- 汤梦姣;唐海;程翔;
随着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高校在教学、学工、后勤等校内领域的信息化已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并且逐步向大而全的智慧校园平台迈进。文章分析了基于智慧平安校园的底层基础信息系统和相关模式,从数据层的互联互通、架构层的模式搭建入手,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更新成果,研究通向数字孪生水平的基础系统构建,实现了智慧平安校园的多样性场景应用,为高校信息化系统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2025年08期 v.41;No.38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施卫华;
文章聚焦数字赋能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开放教育资源(OER)的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及实践总结,构建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的OER建设框架,涵盖需求分析、资源开发、开放共享、动态优化等核心流程,并提出基于开放平台、校际合作、政策激励与技术赋能的共享机制。文章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支持资源的个性化、智能化与多模态化,显著提升了OER的可用性、适配性与传播效率,但同时面临技术壁垒、质量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及教师数字素养不足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能力建设、标准制定与制度创新三方面提出系统性对策,为信息技术课程OER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文章进一步指出,未来OER的发展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推动资源建设的智能化与生态化,对促进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及实现“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徐亮亮;乔淼;李永利;王家乐;
为了满足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精细化天气预报需求,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织实施“十四冬”精细化天气预报示范计划。为此,设计了从产品格式、传输收集、解码存储、共享服务到检验评估的全流程业务方案,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应用Vue前端技术与Spring MVC后端框架,开发了预报产品检验平台。所设计平台实现了13个预报系统客观预报产品的可视化展示与实时评估检验,为“十四冬”气象预报科技产品推广应用与检验评估提供了平台支撑,保障了“十四冬”精准气象预报。
2025年08期 v.41;No.38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朱彧;任晓龙;杨熙载;尚进;
针对配电网日益增长的数据采集分析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速电力线载波(HPLC)和微功率无线(RF)多模通信的配电网智能监测技术。在配电网智能监测技术的框架基础上,设计HPLC和RF多模混合组网技术方案,并利用IPv6技术实现配电网灵活、安全、可靠的数据采集。仿真测试表明,与HPLC、RF单模通信网络相比,HPLC和RF多模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数据包传递率及更短的网络传输时延,且所提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4.3%。因此,所提方法能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更为精准的状态评估,有效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025年08期 v.41;No.388 13-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 杜觉晓;王剑;
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的检测对维护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电压和电流检测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实现对避雷器泄漏电流的谐波分析。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讨论了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实时检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以实时检测、抗干扰能力强为设计目的,采取容性补偿的方式来测量泄漏电流,并使用TMS320LF2407芯片为核心设计软件程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可以有效检测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并获得其中的阻性电流分量和谐波分量,得到的3次谐波分量仅为60.7μA,为评估氧化锌避雷器的运行状态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8期 v.41;No.38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 方芳;仇晓春;潘惠玲;
通过融合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和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算法来增强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安全性。借助AES对密钥进行扩展,将密钥的字节进行替换和数据混淆,再生成公私钥对经行二次加密,有效避免了信息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及数据窃取。文章整合用户多维度的社群归属,结合社群间相互渗透的现实情况进行智慧推荐优化,精准为用户推荐图书。实验结果表明信息传输安全可靠性提高了36%,图书智慧推荐服务用户的满意度为90.7%。
2025年08期 v.41;No.388 21-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马楠;王强;
针对传统空气质量指数(AQI)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海洋捕食者算法(MPA)和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的AQI预测方法。基于MPA算法求解原理,引入准反射学习策略、柯西变异策略和纵横交叉策略;采用改进MPA算法优化ELM模型,并搭建一个基于改进MPA-ELM的AQI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改进MPA算法在76次迭代时即可实现快速收敛,相较于MPA算法的收敛曲线更为稳定;在测试集中,所提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预测误差分别为3.118%、2.936%和3.447%,均低于传统的樽海鞘群算法—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SSA-CNN-LSTM)模型、ELM-自编码器(AE)-BP模型和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LSTM(CEEMDAN-LSTM)模型。根据结果可知,所提模型对AQI的预测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满足空气质量监测的实际需求。
2025年08期 v.41;No.38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戴勇华;王景成;
研究旨在解决低水位运行条件下排水泵站系统的韧性问题。通过优化单个泵站的开关水位,以满足低水位运行需求。深入研究泵站群组的联合调控,以提高整个系统的韧性。通过对泵站运行数据的采样和分析,发现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例如在特定日期范围内多个水位和流量数据的缺失,以及一些泵机状态数据的空值,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单个泵站的开关水位设置,并设计联合调控方案,将泵站分组管理。这些分组方案根据相关性矩阵得出,以确保每个组内的泵站具有相似的运行特性。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可能出现的臭气、气蚀等问题,提升了排水泵站系统的韧性水平。所提策略为应对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泵站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5年08期 v.41;No.388 30-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1K] - 陈立真;
在我国医疗体系建设中,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病患就医所需。因此,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院分级诊疗系统,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病患特征数据,采用人工鱼群算法(AFSA)优化BP网络,并来构建AFSA-BP病患住院预测模型,从而方便病患更合理的就医。在对病患数据挖掘中,改进k-means模型相较传统k-means模型,聚类误差下降了46.68%。在异常转诊病患预测中,AFSA-BP模型对住院时间预测准确率在90.65%上。
2025年08期 v.41;No.38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 田媛;
为了提高环境信息感知完整度,确保运动路径规划的最优性,设计基于多融合传感器的矿井救灾机器人行为控制算法。通过多融合传感器采集矿井环境信息,构建机器人模型,并采用优化后的SLAM算法实现精确定位与地图构建。利用A~*算法规划最优路径,并通过控制器确保机器人按规划路径运动,实现精准行为控制。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可以大幅提升环境信息感知完整度,最高达90%,定位结果准确,且规划路径与最优路径一致,充分证明算法的高性能。
2025年08期 v.41;No.38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王瑜;
针对现有推荐系统在用户评分数据较少的情况下推荐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智能算法为基础的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结合以用户为中心和以功能项目为中心的2种协同过滤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社交关系数据计算社交关系强度。通过项目属性特征数据计算项目特征向量和融合相似度,进而构建对应的用户相似度网络和项目相似度网络。构建得到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并选取典型的推荐系统准确性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由仿真实验结果可知,混合推荐算法在近邻数量为10时,新闻个性化推荐召回率为9.0%;在近邻数量为100时,新闻个性化推荐召回率为15.6%。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推荐算法的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在推荐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 朱旻;
当前针对大型物联网下的海量传感节点数据挖掘中,未考虑传感节点间的关联范围,没有关联度强弱判断过程,影响了挖掘效果,增加了能耗。针对物联网海量传感器融合数据提出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建立关联规则后,通过比较2个事项集间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确定其是否存在强关联关系;利用逆向云算法和正向云算法软划分传感器数据的属性空间,同时引入区域频繁扩展树改进Apriori算法,对候选节点集完成剪枝后,计算处于强关联范围内的节点最小支持度和最小信任度,找出具有强关联关系的节点,完成传感器融合数据关联规则的挖掘。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挖掘得到每个传感器节点间的强关联关系,还可以确保消耗的能量最少,延长传感器使用周期。
2025年08期 v.41;No.38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汪旭东;范峥;符丛杰;顾建华;张作东;李月文;
由于天气、空域流量限制等因素影响,航空公司航权时刻会发生变动,需及时调整航班网络,确保航班有序起降。基于航班网络数据,通过建立时刻、航程时间调整窗口,考虑过夜点、日飞行路径等边界条件,设置航空器数量最小、航班正常性最大为目标,采用基于规则的启发式约束修复方法,设计基于航线环特性启发式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能解决航班网络优化问题中大规模决策变量下收敛性差的问题,提升航班计划的求解效率。
2025年08期 v.41;No.388 54-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陈凤仙;刘传斌;赵树成;詹兴旺;何明蔚;
单一阈值的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标准在运行误差监测过程中,易受评估过程、干扰数据、不均衡属性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误差监测效果变差,为此,设计基于长短期记忆—模糊C均值(LSTM-FCM)的低压台区供电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方法。采用FCM算法对电能表运行数据做聚类处理,分别将不同类簇的数据输入LSTM模型,通过时间序列重建得到电能表运行数据的趋势特征。利用正常运行数据构建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将提取的特征输入模型,通过计算运行趋势与正常数据趋势对比,完成电能表运行误差监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误差监测效果好,误差计算准确度高,监测时延小。
2025年08期 v.41;No.38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白雪;陈艺丹;刘聪;刘志陆;
针对配电线路分散性较高,造成规划过程中无法提取最优路径,导致规划路径距离长的问题,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电线路联合规划系统。所提方法设计了包含六大模块的路线规划系统整体框架,详细介绍人机交互模块、信息输入模块、系统业务综合管理模块、数据库模块、配电传输线路规划模块以及结果显示模块的构成,并分析六大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在核心的配电传输线路规划模块中添加蚁群算法,利用蚁群算法特有的信息素求解最优路径,实现配电线路联合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误差小、规划系统效率高、路径距离短,具有较好的联合规划效果。
2025年08期 v.41;No.388 61-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周宏瑞;钟旅筠;杨波;谢敏;
高压输电线路舞动是影响我国输电线路安全的重要原因,传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的舞动监测系统需要较多的传感器才能获得较高的波形重构精度,不仅成本较高还会增加输电线路负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模型联合CLEAN算法的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波形重构方法。对输电线路舞动的机理进行数学分析,并建立传感器缺失观测下输电线路舞动波形重构问题,利用高斯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实现传感器缺失监测条件下的数据恢复,利用CLEAN算法对恢复后的数据进行提取,从而实现架空线路舞动波动精确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在传感器数量减少50%条件下,波形重构误差仍可控制在15%以下。
2025年08期 v.41;No.38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赵蔚;刘建宏;马瑞良;郑红立;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具有潜在的多层次模糊特征,导致数据来源不确定性增强,误报率高,为此,提出基于多层次潜在特征的突发事件预警方法,从多角度对预警信息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以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通过对突发事件预警分级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实现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判断指标的初步建立。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结合多层次模糊评判法,对多层次分级影响因素展开模糊化处理,结合多层次潜在特征矩阵分级输出预警信息,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对突发事件展开预警输出。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准确度较高,能够精准识别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信息分发效率较高。
2025年08期 v.41;No.38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王洋;田雍雍;程竹亮;
随着宽带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的演进和普及,高并发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集群通信系统性能提升问题,提出一种动态的自适应高并发技术。使用动态并发请求调度处理队列算法,提升集群通信系统的性能;引入k-means聚类算法对请求分类流程进行优化;最后构建技术的实现架构。实验结果表明,在响应时间测试中,自适应高并发技术在并发请求数量为600个时的平均响应时间为63.2 ms;在请求成功率测试中,自适应高并发技术在并发请求数达到600个时的请求成功率为98.78%。测试结果说明,所提技术具有更好的运行性能和速率,能够有效应用在宽带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中。
2025年08期 v.41;No.38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 李芬;潘利;夏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算法在医疗健康领域被广泛应用。文章提出一套融合专家系统和RBRVS绩效算法的智能医院财务成本绩效核算系统,所提系统创新地将专家系统方法和流行的RBRVS绩效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医院财务成本绩效的高效智能核算。为了验证所提系统采用的基于规则的智能化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人工操作和系统自动操作成本绩效核算的案例研究结果,验证专家系统的核算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6.1%,均较高。研究表明,所提系统可以改善医院成本绩效核算系统的运行效果,能够有效支撑医院财务科室的日常成本与绩效核算工作。
2025年08期 v.41;No.388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吕妍;金凯;陈慧;
针对医院医疗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院医疗收费智能化管理模型。结合优化后的基于密度的带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和决策树算法,对医院医疗收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管理。结果显示,在应用所提模型后,患者对医院医疗收费的满意度由73.3%提升至82.3%,医院总体收入也从22.3亿元增长至23.6亿元。由此可见,所提模型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收入,同时改进基于密度的带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展现出更优的聚类效果,为医院医疗收费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41;No.388 83-8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 何勇;王凯乐;李虎;郭智鸿;张航宇;刘晓东;
为了更好解决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灾难场景数据部分的收集问题,给出一种改进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触发型数据部分收集方案。所提方案将单源节点多分段间的编码包用于记录收集的灾难源数据,接着利用游走包来实现数据编码,不仅能增强收集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源节点能耗。同时,提出动态划分编码单元方案来优化节点存储空间策略,根据邻居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情况来动态调节所收集源数据被划分的编码单元大小。对于灾难环境中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实例,提出可感知危险的动态调节编码冗余量方案,使得编码冗余量可以被动态增加,有效促进数据恢复率。
2025年08期 v.41;No.38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 付振罡;常利建;杨华;付珺;王迪;孙丽蓉;
全国供电服务热线95598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重要客服渠道。在电力系统转型的新形势下,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场景和新对话内容使现有95598电话语音识别模型的识别精准度有所下降。为此,利用公开中文语音数据集和95598电话语音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和持续学习策略的95598电话语音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迁移学习的语音识别模型相比,所提模型能够持续适应业务场景和对话内容的变化,在保证原有业务场景通用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语音识别模型的适应能力。
2025年08期 v.41;No.38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 陈兴望;李志中;张坤;邱生敏;杨若朴;吕耀棠;
在对电网调度任务安全状态进行评估时,由于电网运行数据中的风险具有累加作用,导致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为此,提出基于快速滚动灰色模型的电网调度任务安全实时量化评估算法。以电网中公共耦合点的运行参数均方根值对应的时间类数据为基础,设置电网运行安全评估指数。对电网运行数据流时间序列进行累加生成处理,结合电网运行数据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设置灰色模型变量的时间间隔为5.0 ms,实现快速滚动。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快速滚动灰色模型,实现对电网调度任务安全的实时量化评估。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对电网停电电量期望值、停电功率期望值以及切负荷概率的评估结果均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赵志鹏;王志鹏;谢丹;陈庆伟;李静;
利用能量桩技术可提取清洁地热能,用于变电站的散热降温,为此建立变电站能量桩热—流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夏季散热降温应用中变电站能量桩的传热性能,揭示换热管内流体流速和桩间距对变电站能量桩换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该技术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能量桩技术可满足110~500 kV变电站散热降温的能量需求。随着换热液体流速的增大和桩间距的减小,能量桩的换热效率逐渐降低,建议能量桩换热液体的流速不宜大于1.0 m~3/h,且桩基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桩径来提高桩间距。此外,在相同热交换率的条件下,能量桩的成本仅为传统地热提取技术的26.3%。
2025年08期 v.41;No.388 102-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戎士敏;李洪涛;王聪;马会轻;徐倩;蔡林君;
电力系统中柔性负荷具有种类多、分散性强、容量小等特点,大规模聚合应用难度大,但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充分考虑需求侧柔性负荷特性基础上,建立包含电网控制、区域协调和现场执行的三层控制系统模型。以传统储能模型为参考,提出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温控类、可中断负荷的等效储能模型,推导得出规模化柔性负荷的功率和能量调节裕度计算公式。进而以能量、功率调节裕度为参数,提出规模化柔性负荷的两阶段调度控制策略。从建模技术、模态聚类、交易机制、引导政策4个方向,提出未来需求侧柔性负荷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
2025年08期 v.41;No.38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 张鑫;疏佳铭;陈龙翔;徐天乐;孙晓霞;李小鹏;
为了准确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以格拉姆求和角场(GASF)变换及图形化增强三相差动电流特征,并通过AlexNet改进模型对GASF彩色图进行分类,实现励磁涌流识别。采用励磁涌流仿真模型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AlexNet的改进使其对单张GASF彩色图的计算时间缩减到1.2 ms;通过对单次样本S_1的分析计算,励磁涌流识别准确率达92.7%,通过对S_1、S_2两次样本的分析计算,准确率接近100%;所提模型正确开放保护的平均延时为7.0116 ms,为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41;No.388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程淼海;郭涛;项明明;王佳;刘倩;肖潇;
巡检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障碍物定位难度较大,且定位精度和适应度不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匹配算法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障碍物定位方法。通过优化缺陷参量,使用双目立体匹配算法计算障碍物的卷积加权特征,通过视差回归优化实现障碍物的识别和测距。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且边界轮廓的生成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有效地识别障碍物边缘,提高了定位精度和速度。
2025年08期 v.41;No.388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 胡群辉;李充;原浩;廖尚樟;
针对当前直流充电桩智能运维中故障诊断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直流充电桩故障诊断方法。引入Circle混沌映射、精英粒子反向学习策略和秃鹰搜索算法对冠豪猪优化算法进行改进,提升其搜索能力;利用所提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超参数优化,构建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直流充电桩故障诊断模型;对直流充电桩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5.56%,改进后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精确率、召回率、F_1值上分别提升了3.30%、8.42%和5.99%,在直流充电桩故障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120-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 林立波;纪旻;殷建军;张金溪;王希求;
为了全面监测500 kV输变电工程建设情况,降低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提出基于改进加权队列模型的500 kV输变电工程风险轻量级监测方法。其中,监测站模块利用监测终端采集工程建设数据,基于改进加权队列模型传输采集的工程建设数据,数据模块处理并存储该数据。监测模块以存储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相关的数据为依据,结合该方面的研究经验和风险监测需求,选择设备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管理风险五种风险因素作为输变电站工程风险评估的一级指标,评估输变电站工程风险等级,并呈现评价结果,同时发送监测预警。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数据传输速率均在3.5 Mbps以上,数据的传输延时均在10 ms以下。
2025年08期 v.41;No.38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张曦;周亮;孙俊;
无线光通信干扰源的种类多样,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外部干扰等,且干扰源非常隐蔽,使得无线光通信干扰消除难度增加,因此提出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粒子群算法的无线光通信干扰消除方法。设计可以消除MIMO通信系统虚部干扰的新型复数帧结构,制定奇异值分解(SVD)预编码方案,结合预均衡处理方案消除数据内的码间干扰。在消除虚部、码间干扰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接收机布局进行优化,以此增强无线光通信信号的接收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实现无线光通信干扰消除。测试结果表明:在ITU-Ped A信道下,所设计方法的最小误码率为10~(-11),最大信噪比为38 dB,丢包率为0.2%;在ITU-Ped B信道下,所设计方法的最小误码率为10~(-10),最大信噪比为34 dB,丢包率为1.2%,应用效果好。
2025年08期 v.41;No.388 128-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周万竣;王靖宇;张云轩;刘镇宇;侯梦龙;
针对变电站断路器故障诊断准确性的低问题,提出基于Petri网推理的变电站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所提方法设计以高级Petri网为基础,建立反向时序推理和正向时序推理方法,以向量变迁置信度反向推理故障置信度阈值并确定正向标识向量的故障演绎推理阈值来采集故障信号,利用故障信号建立正向时序推理的雏形,结合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优化推理方法,构建变电站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变电站断路器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闸间电流和闸间电压与实际值吻合,并且所提方法在不同工况下获取的故障信号与实际信号在各时间点重合度较高,因此,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故障信号获取的准确性,诊断性能强。
2025年08期 v.41;No.388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 范凯迪;朱望诚;庞松岭;陈超;窦洁;
为了解决常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萤火虫算法的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多时间尺度预测方法。利用电动汽车日充电负荷曲线的异同性特点,提取并聚类能够表征负荷变化特性的负荷特征。对负荷曲线的低频与高频子序列进行划分,得到负荷分解序列。引入负荷特征轮廓系数分析负荷曲线之间的量级差异性,结合影响负荷变化的因素,建立充电负荷模型。采用萤火虫算法计算电动汽车在充电站的充电功率之和,结合最大吸引度因子,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多时间尺度预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特定时间段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值,预测准确度较高。
2025年08期 v.41;No.388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董亚文;王志刚;白杰;吕玉祥;吴辉;
为了优化智能电网中无线通信传输速率及能耗,以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案为基础搭建等效模型,通过改变用户节点接入方式并对各项参数进行优化,设置更为精准规范的参数条件,完成对传输速率及通信能耗的优化。实验结果显示,选择接入方式下的节点传输速率均高于随机接入方式。以用户节点发射功率为5 W为例,随机接入方式下的最高节点传输速率为1.82×10~7 bit/s,而选择接入方式下的最高节点传输速率为2.21×10~7 bit/s。相比随机接入方式,选择接入方式下的平均节点传输速率提高了16.8%。在数据量大小分别为1000 bit、500 bit和300 bit的3种情况下,相同条件下采用选择接入方式比随机接入方式的智能电网能量消耗更低,进一步计算可得所提优化方案的能量消耗平均下降了23.6%,从而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李静茹;胡莉娜;代静;谌志刚;赵世文;
时间触发以太网(TTE)通信对于实时性和确定性要求较高,其结构复杂性使得通信调度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导致通信的阻塞次数较多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TTE通信自适应调度方法。通过同步全局时钟确保多终端之间的时间一致性,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动态评估和调整TTE的通信优先级;根据通信调度的基本周期和完整周期,实时更新自适应调整调度策略,从而实现自适应调度过程。测试结果显示,在0~2.4 s的集群周期中,所提方法的阻塞次数均低于5次,通信效率较高,满足TTE通信的实际需求。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通信阻塞,优化资源分配,提高TTE的通信效率和稳定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朱钱鑫;王前进;张毅;朱圆爱;刘孟禹;
针对输电线路导线断股检测的过程中断股检测效果较差、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导线断股智能识别方法。利用无人机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导线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转换;采用Gamma校正算法优化图像质量,并运用Canny算法提取导线边缘信息;引入二维Otsu阈值分割技术获取检测目标图像;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将待测图像与知识库中的图像进行比较,计算相似度,据此判断输电线路导线是否存在断股问题。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的导线断股自动检测效果较好,检测效率较高,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对输电线路导线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025年08期 v.41;No.388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章路进;汤骏;王子彬;王鑫宇;
作为信息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与灵活性至关重要。为了加强数据库的性能,以同态加密技术与灵活配置策略为关键点,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库设计方法。以ELGamal为基本算法,设计非对称的同态加密技术,并添加在后程部件中。将Kafka数据管道作为业务建模解耦手段,基于二进制编码设计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并将其作为Kafka数据管道配置模型的运算基础,由中心部件运行算法。组合由二叉查找树等构成的后程、中心、附件、编译器部分,构建数据库物理结构。在搭建的测试平台上测试数据库的明文加密效果、膨胀量级及吞吐量,发现所设计数据库可保证存储密文杂乱无序、膨胀量小;灵活配置后的平均吞吐量从2699.8 KBps提高至3592.7 KBps。上述结果表明,所设计数据库能够保证信息安全,整体化、统一化等优势显著。
2025年08期 v.41;No.388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赵涌;王亦宁;潘伟峰;
针对智能水电厂中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数据无法安全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智能水电厂的基于波束成形与人工噪声干扰的安全电力线通信系统。通过对窃听节点施加人工噪声干扰,降低窃听信息量,而不影响正常用户的信息接收。提出一种新型多输入多输出电力线通信模型,并采用最优波束成形的方法最大化系统的安全传输速率。在解得的最优人工噪声功率与波束成形向量基础上,设计基于迭代的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基于波束成形与人工噪声干扰的方法可以提高水电厂的安全通信速率,达到约5 bit/s/Hz,实现了安全数据传输。
2025年08期 v.41;No.388 160-163+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贺易;叶露;汤弋;
通信网络的流量调度优化常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提出基于混沌差分进化算法的通信网络流量调度优化方法。将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描述为有向图形式,建立门控调度机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设置通信网络流量队列均衡配置条件。以端到端时延最小化、带宽占用量最小化为目标,构造通信网络流量调度优化目标函数。应用混沌差分进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获取最佳流量调度优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混沌差分进化算法迭代15次就得到了最小目标函数取值,通信网络平均端到端时延低于40 ms,更好地满足了通信网络流量调度需求。
2025年08期 v.41;No.388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 周永塔;
为了提升液压燃油喷射系统泄漏预警效果,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液压燃油喷射系统泄漏预警方法。建立液压燃油喷射系统中供油器、喷油器运动方程,从而建立整个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分析系统燃油泄漏的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液压燃油喷射系统泄漏类型特征,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液压燃油喷射系统泄漏预警模型;通过预警模型训练确定预警等级,完成液压燃油喷射系统泄漏预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所提方法实施预警时,预警精度高于95%、查全率高于90%、查全率与预警精度的调和均值高于0.6,提高了预警效果。实际应用中,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喷射系统的泄漏情况进行预警,具有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 皇甫武军;
风能和光能的大规模接入会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出一种考虑低压网格灵活性的配电网电源选址定容方法。分析低压网格的类型,构建低压网格的模型并分析其运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低压网格灵活性的配电网电源选址定容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方法。以改进IEEE33节点配电网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及模型的有效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李世阳;刘钊;张晖;骆斌;李康;孙颖;
针对传统的碳排放测量法投入成本较大、数据获取较为困难、不利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精准把控的问题,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对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的化石能源碳排放量进行精确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路径分析法对拓展后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进行改进,便于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系数法在2022年测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79.29%、20.01%、0.70%,碳排放年增长率在2022年和2013年分别为1.89%和9.89%。基于路径分析法的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工业投资规模、逆城市化率、劳均工业增加值、电力结构、能源效率的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1.004、0.775、0.981、0.815、0.602。综上所述,所提碳排放系数法与改进后的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陈彬彬;朱敦麟;陈新凌;宁阳天;吕嘉;但志凡;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与一次调频协调的固定时间量化反馈控制方法,达到快速调节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提升量化反馈控制的效果。以各机组位于振动区和限制运行区的最小加权时间为目标函数,以固定响应延迟时间、机组功率爬升固定时间一致性与机组开停机固定时间约束等为约束条件,并引入迟滞量化器,建立AGC与一次调频协调固定时间量化反馈控制优先级模型,用于确定各机组的优先级顺序;按照优先级顺序,结合AGC与一次调频协调策略,为各机组分配有功功率,完成电力系统AGC与一次调频的固定时间量化反馈控制。实验证明:在不同扰动情况下,所提方法均可有效完成量化反馈控制,令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快速达到目标值,且各机组功率爬升固定时间一致性约束的收敛速度较快。
2025年08期 v.41;No.38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贺金龙;刘虎;潘建宏;尹洪苓;安东升;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我国亟需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模式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在权威指标发布共享平台建设中,建设基于基础数据标准规范指标体系;基于用户隐反馈数据,借助知识图谱三元组结构与多链路联通构建群体行为分析;利用新型数据挖掘手段开展潜在业务深层认知能力建设;通过引入热门因子降低热门数据指标推荐的倾向影响,减少数据稀疏,提高用户满意度。结果表明,指标中心的建设使用极大提升了指标中心的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水平,为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构建数字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8期 v.41;No.388 186-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 谭元刚;王松;安大炜;吴林峰;叶大勇;
为了解决现有台区线损率计算方法存在的分类错误率高、计算误差较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电气特征分类的台区线损率计算方法。针对台区的特点,采用k-means算法根据提取的台区电气特征,对台区电气特征展开聚类处理,并采用小波阈值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去噪,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分类后不同台区的线损实用系数拟合处理,实现对台区线损率的计算。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的台区分类错误率在0.02以内,标准化均方误差为0.22,平均绝对误差为0.224,计算线损率与实际线损率基本相同,线损率计算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田云;李铁良;张炜;马赛;金如月;
为了提高电力消费预测结果,提出了基于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改进人工蜂群(LMDI-IABC)的电力消费预测模型。采用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算法将电力消费数据分解为7种影响因素,并求取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了获得准确的电力消费预测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IABC)算法,所提算法采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采用等距分布式并行搜索,并且引入势场更新蜜蜂位置,从而提高蜂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采用6种函数进行仿真对比,对比结果验证所提的IABC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寻优精度。建立LMDI-IABC的预测模型,将LMDI得到的7种影响因素作为IABC的输入,输出为电力消费值。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适用于电力消费预测。
2025年08期 v.41;No.388 194-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解勇;徐伟栋;周奕辰;郭良梅;孙昱淞;
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可控负荷、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等柔性可控资源对配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一种考虑多柔性可控资源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针对无功优化策略中的负荷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市场实时电价、负荷响应成本和用户购买成本的价格激励需求响应的柔性负荷控制策略。并结合储能系统与无功补偿设备的作用,实现配电网电压和无功之间的最优控制。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柔性资源的动态特性,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无功、电压调节能力,降低系统有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马洪波;李净雅;祝秀英;孙迎雪;方梦然;
在控制环网通信时延时,由于缺乏对输电线路监测光纤环网信号传输机制的分析,导致时延控制效果受环境影响较为明显,为此,提出基于频域均衡的输电线路监测光纤环网通信时延控制方法。构建输电线路监测光纤环网模型,按照频偏和信道参数基本恒定的模式明确基带接收到的信号状态。结合光纤环网模型输出信号,对其进行频偏补偿处理。建立空间分集频域均衡结构,确定满足传输条件下的频域调整量,实现对时延的控制。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控制方法在测试输电线路监测光纤环网不同频率响应下,对应的通信时延始终稳定在0.29 s以内,准确率为99.6%,召回率为88.3%。
2025年08期 v.41;No.388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刘友春;
传统监控系统在电网侧储能监控过程中,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数据瞬态处理感知不强、异常处理预警偏差偏大、局部数据信号开销过大的问题。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传统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感知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引入压缩感知算法进行系统重构设计。对硬件功能框架加以设计,在此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全链路数据信号优化,基于压缩感知的电网侧储能监控数据稀疏表达,统一设计系统全局数据信号表达方式。对时间间隔等量下压缩感知采样矩阵进行构建,精准优化每一时间变量的感知关联指数,实现精准感知的效果,并且在不改变感知能力效果的条件下,减小系统资源开销,提升系统稳定性。仿真数据调试证明,所提系统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符合设计预期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207-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 徐巍峰;余彬;翁利国;朱小炜;
由于传统方法在监测配电网线路状态时受到故障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和采样频率的影响,监测精度低。对此,提出基于带电机器人的配电网线路状态自动监测方法。通过将原始的配电网运行信息与调制信号相乘,提取配电网线路的直流分量。利用过渡滤波器去除配电线路中的噪音,提取配电网线路状态的基频分量。通过带电机器人采集配电线路中的荷载情况,根据荷载的变化速度,监测荷载的变化量,完成对配电网线路状态的判断。结合配电网线路状态自动监测模型,实现了配电网线路状态的自动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监测配电网线路状态时不会受到故障点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和采样频率的影响,可以将监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
2025年08期 v.41;No.388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陈付雷;赵迎迎;付安媛;
输变电工程限价管理模式复杂,存在参数选取与实际工程不匹配的问题。为此,提出输变电工程限价中关键参数挖掘算法。从模型库、标准工程量库、价格规整库和设备材料价格库中选取基础数据,降低数据协调难度。利用关联规则对历史数据关联分析,将项目实际发生费用与设计费用、工程定额标准进行比较,实现对关键参数的有效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挖掘的关键参数对成本预测精度高、限价结余率高、支路能耗低,有效完成了限价管理。
2025年08期 v.41;No.388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王超;王颖;孟贤;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构成电网供应链网络后,协调各供应方出力成为电网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基于启发式算法开展电网供应链网络多目标鲁棒优化研究。由最小化运行成本和最大化供应可靠性构成多目标鲁棒优化函数,利用启发式算法中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求解,得到电网供应链网络多目标鲁棒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启发式算法求出的方案模拟运行下,运行成本更低和供应可靠性更高,由此说明所提优化方案更为合理。
2025年08期 v.41;No.388 220-22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李锡伟;黄维;陈尊军;
因超洁净和高微振要求,大型电子高科技厂房核心工艺生产区不允许设置温度缝。由于结构均超长超宽,温度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明显,甚至在荷载作用组合中起控制作用。通过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特点,针对某大型电子高科技厂房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采用计算软件进行分析,总结温度应力在该类型项目中的变化规律,综合采取有效减小温度应力的构造措施。在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对某大型电子高科技厂房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工程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综合降低温度应力。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运营,使用效果良好,成功实现了大型电子高科技厂房的超长无缝设计。
2025年08期 v.41;No.388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3K] - 李雄;吴方权;刘亦驰;
具有空间分布子系统的网络互联控制系统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为此,基于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机制研究网络互联系统在遭受网络攻击时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安全控制概念,设计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机制和分散输出反馈控制策略,使受到网络攻击的网络互联控制系统在安全意义上能保持稳定。在所给出的事件触发机制下,系统整个运行期间的平均数据发送率可以大大地降低,从而减轻网络带宽、计算和电池供电的负担。通过对化学反应器系统进行仿真模拟,证明了本文所提定理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王娟;蔡永辉;
通过对残差网络加以改进并融合生成对抗网络(GAN),建立一种优化的铁路机车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在传统残差网络模型中引入多尺度卷积和注意力机制,以增强诊断模型对不同尺度故障特征的提取能力。同时将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模块嵌入注意力机制,自动调整重要特征的权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产生的高质量故障数据解决样本不足问题,利用对抗训练来增强诊断模型的学习能力并均衡各类别样本的分布。通过使用振动信号、温度、故障电流等典型铁路机车运行状态数据进行训练。训练结果表明:在分类任务中,所提模型故障诊断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7.2%、精确率达到97.6%、召回率达到95.6%、F_1值达到96.6%。该故障诊断模型为铁路机车智能诊断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236-23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 刘琳;单彩云;
由于手势动作相似度较高,无法准确捕捉教师或学生的手势动作。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基于双流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势动作识别方法。结合灰度化处理方法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方法对课堂监控视频内的单帧图像展开预处理,构建双流卷积神经网络,利用空间域神经网络提取视频影像信息内的静态手势特征。采用TV-L1算法将原始视频图像转化为堆叠光流图,进而得到课堂监控视频中的动态手势特征。将2个网络提取到的手势特征传输至Softmax分类器中进行特征映射,实现课堂手势动作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建立的双流卷积神经网络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手势动作识别准确率较高。
2025年08期 v.41;No.388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卓蔚;
研究基于自适应函数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动态检测算法,提高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的数据采集模型采集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数据,经改进肖维涅技术处理所采集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数据,过滤其中包含的冗余数据后,构建基于自适应函数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动态检测模型,将完成过滤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数据输入模型,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层训练,提取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数据特征。利用注意力层计算特征权重,突出关键特征。将这些关键特征输入全连接层,经多斜率自适应激活函数(MReLU)归一化后,输出各漏洞针对不同类型的预测概率,实现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动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保证信息化网络运行稳定,有效检测不同类型的信息化网络安全漏洞。
2025年08期 v.41;No.388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莫文水;
为了提高计算机视觉对目标物体的追踪效果与抗干扰能力等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移动目标检测与追踪方法。过程中引入稀疏表示与结构化构建模型对在线目标进行跟踪,有效对单目标物体进行在线检测;另外融合卡尔曼滤波—多特征协同方法,基于纹理特征、颜色直方图以及空间距离信息模型三个方面对多目标物体的状态进行表示。采用DOTA和T-LESS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分别在迭代次数为41和30时开始趋于平稳状态,此时其余算法均不稳定;当精准率为0.9时,所提方法、YOLOv4、改进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IPF)与改进均值漂移算法(MeanShift)的召回率分别为0.801、0.678、0.524与0.625;测距性能显示,MeanShift、IPF、YOLOv4与所提方法对移动目标测试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33%、1.25%、1.12%与1.07%;当帧数为240 f/s时,所提方法、YOLOv4、IPF与MeanShift对目标检测与追踪的耗时分别为1337.4 ms、1338.5 ms、1339.1 ms与1344.8 ms。比较以上数据可知,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对多目标检测与追踪的准确性,同时具有对目标物体的位置追踪的误差较小,为后续目标检测技术的性能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童理;
为了抑制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不对称配电网无功补偿效果的负面影响,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低压不对称配电网无功补偿分层鲁棒优化方法。构建分层式无功补偿模型,以鲁棒优化的方式,设计运行成本最小化的无功补偿目标函数和相关约束条件;采用人工蜂群算法,获取可实现配网运行成本最小化的无功补偿最优值;将无功补偿最优值作为分层式无功补偿值,以线性控制方式快速实现无功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低压不对称配电网的不平衡负荷影响下,可保证无功补偿值满足需求量,且补偿后电压平稳。
2025年08期 v.41;No.388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陈薇薇;
为了实现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的高效管理和自动共享,结合智能算法与云计算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和票数变更机制对Raft一致性算法进行优化设计,结合超融合云计算框架与优化算法搭建了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aft具有更快的选举速度和共识速度,该算法在50个节点数下的选举时间低至19.7 ms,完成整个共识过程的耗时低至9.5 min。由此可见,所设计的信息共享平台具有较好的共享性能,能够为医疗信息的高效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2025年08期 v.41;No.388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吴茜;刘佳;蒋鑫;邢聪辉;廖华东;
信任估计是识别恶意电表的有效措施。然而,现存的信任估计算法没有充分考虑电表的所有恶意特点以及数据一致性。为此,提出基于模糊逻辑的信任估计(FLTE)算法。FLTE算法先估计实体信任和数据信任,再由边缘服务器计算数据包传递因子、错误数据包插入因子和数据包内容预警因子,并将这些因子作为模糊逻辑算法的输入,模糊逻辑算法的输出为电表的信任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模糊逻辑的分布式信任估计(FDTC)算法,FLTE算法提高了对恶意电表的检测率和决策的准确率。
2025年08期 v.41;No.388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莫建国;孙珑;张锋;郑南;陈家栋;
输电线路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影响,导致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效果差、准确性低、时间长。为确保准确、及时地诊断输电线路故障,提出基于关联录波信息与判定逻辑优化算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深度诊断技术。利用录波器采集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关联录波信息,采用线性插值法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对采集的输电线路关联录波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自适应加权方法提取输电线路故障特征。基于判定逻辑优化算法,构建逻辑关系矩阵,获取输电线路故障征兆结果,确定输电线路故障征兆状态,实现输电线路故障深度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深度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故障深度诊断准确性,缩短输电线路故障深度诊断时间。
2025年08期 v.41;No.388 265-268+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刘彧;包学海;谢烨;陈昌进;
轨道交通通信网络处在不断变化的高速运行状态,使得网络中容易出现防御脆弱点,从而影响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一种轨道交通通信网络防御脆弱点识别方法。计算网络节点与关联节点的总数之比,获取防御脆弱点威胁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构建网络时间感知序列,从而获取防御脆弱点信号抗干扰滤波特征。结合数据生成算法和混沌神经网络,实现轨道交通通信网络防御脆弱点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连通度与预先设定的连通度更为接近,单节点攻击下轨道交通通信网络防御脆弱点的识别精度达到98%,多节点攻击下防御脆弱点与实际防御脆弱点数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网络防御脆弱点识别效果和可靠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刘锋;张振;宋强;王德文;
在采集高压输电线路图像时,缺少对无人机相机畸变差的校正会使采集的数据不准确,从而导致弧垂检测精度偏低。为此,提出基于无人机巡检的高压输电线路弧垂检测方法。利用内方位元素标定的方法对无人机相机的畸变差进行校正,并采集高压输电线路的图像,得到弧垂特征点数据。通过特征点匹配与分解重构弧垂视景,结合线路的初始应力与受到的合外力,计算弧垂点的曲率,估算最大弧垂点位置,以此为依据,建立线路的悬链拟合方程,并求取导线的轴向外力,从而计算高压输电线路的最大弧垂,实现高压输电线路弧垂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量得到的线路弧垂与实际值之间的拟合程度较高,并且所提方法的检测时间最短值仅为2.51 s,说明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与速度。
2025年08期 v.41;No.388 27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秦文光;赵亮;杨秀宇;张宁波;
为了解决如今煤矿事故预警系统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利用Web技术改进BP神经网络,并将改进后的Web-BP算法和VR技术相结合构建煤矿事故预警系统。将Web-BP算法与BP算法、SVM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显示,Web-BP算法的预测精度为93.7%,优于BP算法和SVM算法。在预警系统的实证分析方面,发现Web-BP预警系统的可信度为83.55%,优于BP预警系统和SVM预警系统。实验结果说明,融合Web-BP神经网络和VR技术的煤矿预警系统拥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煤矿的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为煤矿事故预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5年08期 v.41;No.388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 许家伟;朱大智;王岩;
为了直观呈现供电特征与供电数据间的关系,提升供电特征的可解释性,结合决策树研究业扩报装供电特征提取与可解释性分析方法。利用数据采集层从数据源内采集业扩报装供电相关数据,并进行清洗、整合和转换处理,形成统一数据视图;利用决策树提取业扩报装供电特征,结合供电特征与地理信息,以地图的形式解释。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取业扩报装供电特征,提升供电特征的可解释性,且马修斯相关系数较高,特征提取效果较优。
2025年08期 v.41;No.388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蔡玺;陈辉;牛建鑫;
针对变电站远程巡检设备目标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变电站设备巡检识别方法。采用轻量级MobileNet-v3网络替代YOLOv3网络中的骨干网络DarkNet53,减少传统YOLOv3网络参数,将改进后的YOLOv3网络应用于变电站远程巡检设备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中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改进前和常用的目标检测识别网络,所提方法在变电站设备巡检识别中,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和识别时长,分别达到99.01%、93.56%、96.38%、97.78%、5.23 ms,实现了对变电站远程巡检设备状态图像的实时检测与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2025年08期 v.41;No.388 28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 孙平;张博涛;陈宇前;
分析目前全国各省自动气象站设备建设及运行情况,针对传统省级中心站软件并发接入自动站数量受到限制,以及各级气象部门无法统一运维和操作系统等问题,结合气象业务集约化、统一化发展需求,提出自动气象站国家级中心系统的建设。依据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架构,采用.NET core技术框架,应用云计算、分布式存储、云边协同等技术实现数据接收、处理、上传和分发至气象局各级业务系统。自动气象站国家级中心系统完全支持“银河麒麟”和“统信UOS”等国产操作系统,满足跨平台部署以及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并发接入量需求。
2025年08期 v.41;No.388 290-294+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雍剑书;施文杰;
针对避障主动性较差、场景运算量过大,无人驾驶安全与稳定性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状态预测模型的无人驾驶汽车主动避撞方法。通过构建汽车实际行驶轨迹与理想避撞轨迹之间的偏差目标函数,设立相关约束条件,将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车辆状态进行预测,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开始滤波递推,得到每一时刻质心侧偏角数据和横摆角速度,完成无人驾驶汽车的主动避撞。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后,质心的纵向位移设置在30 m时,汽车综合行驶平稳性最优;且运用所提方法后的汽车最大侧向位移误差和最大横摆角速度更小,可提升无人驾驶安全与稳定性。
2025年08期 v.41;No.388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韩春福;高宇翔;王玉娇;杜芳存;
为了有效防护多模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攻击,提出基于零信任软件定义边界(SDP)的多模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安全防护方法。采用信息熵和改进k-means聚类方法对多模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信息展开聚类分析,获取流量数据的时序以及周期性等特征,通过以上特征展开用户访问行为持续信任评估。建立零信任SDP安全模型,通过模型对用户基础身份展开认证和动态访问控制,完成多模态异构无线融合网络安全防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更好地确保异构无线融合网络的安全性,对网络安全运行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08期 v.41;No.388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