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脑应用

基金项目

  • 高渗透分布式电源泛在接入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斌;赖泓霏;陈梁;黄军校;黄泓澎;

    针对传统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故障检测方法准确率低、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馈线终端单元(FTU)量测信息、经验模态分解(EMD)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的配电网故障节点检测方法。所提方法利用FTU信息构建电流编码、开关函数及适应度函数,能够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潮流方向多变的问题,实现节点状态的初步辨识。同时结合电流信号的EMD分解增强故障特征提取能力,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采用改进WOA优化搜索过程,显著提升模型运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单节点故障定位准确率较原算法最高提升5%,运行时间显著缩短,且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最少,表明了所提方法综合性能良好,鲁棒性强。

    2025年09期 v.41;No.38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基于关联分析和深度置信网络的电网智能故障诊断方法

    杨定坤;尹徐珊;孙澄宇;董平;钱冠军;

    提出一种基于关联分析和深度置信网络的电网智能故障诊断方法,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方面存在局限性,需要大量的领域知识和人工特征提取,所提出的方法旨在克服这些限制,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利用关联分析的特征选择能力进行降维,利用深度置信网络进行故障识别。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模型的性能,使用个人计算机瞬态分析器进行实验,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结果与所提方法进行比较,所提方法在训练中实现了95%的平均准确率和0.01的收敛速度,证明了使用深度学习和关联分析进行电网智能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袋装垃圾抓取方法研究

    许龙铭;曾惠霞;肖平;

    针对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袋装垃圾抓取方法。袋装垃圾检测由改进后的YOLOv5算法完成,采用距离感知交并比非极大值抑制(DIoU-NMS)替代原网络中的NMS,以提高被遮挡目标的检测精度。融合激光雷达、飞行时间(ToF)传感器的目标尺寸数据,计算机械爪开合度,从目标正上方采取垂直定位的方式实现准确抓取。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实验平台采用所提方法后的目标抓取成功率达到94.5%,改进后的YOLOv5算法在自制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提升了7.3%。

    2025年09期 v.41;No.389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模

    徐丽红;孙丽兵;孔嫚卿;

    以并联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系统的热泵运行时间、能源利用率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并建立并联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统计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提高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的效率从而实现节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2025年09期 v.41;No.38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隐私安全防护访问控制技术

    杨官霞;

    为了解决当前物联网数据安全访问过程中存在的执行时间长、控制精度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隐私安全防护访问控制技术。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组织架构为基石,通过构建双向性映射机制建立访问决策域,实现对访问行为的精准界定。在决策域内部,应用线性秘密共享方案为不同层级的数据设置差异化的安全防护访问密钥。利用边缘计算算法,实现密钥与边缘节点的同步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设计技术后,控制精度稳定保持在90%以上,控制执行时间缩短至20 s以内,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访问控制,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据隐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1;No.38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 一种智慧教室无线传感网络节点部署优化方法

    徐胜超;周继鹏;王志坚;

    提出一种应用生物地理学优化(BBO)算法的智慧教室无线传感网络节点部署优化方法。从节点角度出发,计算2个微粒之间的最大距离,将可感知域内点的覆盖分为2种形式,对阈值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建立节点部署优化模型,应用BBO算法进行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智慧教室无线传感网络节点部署进行优化后的网络覆盖率达到96.49%,网络连通率均高于98.25%、24 h内能量损耗均低于20 kW,优于比较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1;No.389 22-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一种基于多尺度高阶注意力机制的PCB缺陷检测方法

    彭勇;刘慧民;李伟松;王石;

    针对PCB表面小尺寸缺陷检测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优化后的U-Net语义分割网络,实现对PCB表面缺陷图像的精准检测。引入密集上采样卷积模块来捕捉并解码更精细的细节信息;采用高阶注意力机制,在下采样完成后,将提取的图像深层特征输入该模块进行优化,在不引入噪声的前提下引导网络挖掘深层特征中的全局信息;在编码阶段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替代原有卷积块,以扩大感受野并获取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U-Net模型具有更高的mAP和更快的处理速度,可提升PCB缺陷检测效率,尤其在微小、复杂缺陷检测中精度更高,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025年09期 v.41;No.38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 基于ResNet50的棉花颜色级分类方法

    董飞龙;支双双;高润超;

    针对传统的棉花颜色级分类方法,分类成本高、分类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升分类速度,并引入注意力机制以提高分类精度。由于缺乏公开的棉花样本数据集,使用CMOS相机拍摄不同条件和不同类别的棉花图像,经过增强后,将数据集按照3∶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所提数据集上训练并测试提出的基于特征注意力机制的棉花颜色级预测方法。使用TensorRT对模型的推理速度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部署到Jetson Nano边缘计算平台中。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特征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相较于原网络,准确率提高3.94%。使用TensorRT优化后的模型在Jetson Nano上的平均运行时间为0.2379 s,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5年09期 v.41;No.389 31-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安徽省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监控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季刚;

    针对安徽省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监控管理需求,研发安徽省气象高清视频会商监控管理平台。所提平台以定制开发的方式,通过省中心视讯业务管理系统(SMC 2.0)的开放接口,收集、分析、统计视频会商系统各节点的监控数据,实现视频会商系统全流程监控管理,及时反映全省视频运行状况,以表格、曲线、图形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视频会商会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定位、及时解决,进而保证视频会商会议系统的稳定运行。

    2025年09期 v.41;No.389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基于深度学习的重点企业月度能耗消耗预测

    翟万利;张莹;沈杰士;黄珊凤;宋绍健;

    全球能耗消耗不断增长,电力公司需要研究能源使用模型以提高能耗消耗的预测和规划。提出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月度能耗消耗预测系统,通过研究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3种模型,以及归一化技术的应用,对近百万客户的真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系统在预测月度能耗消耗时的绝对误差为31.83 kWh,相对误差为17.29%。

    2025年09期 v.41;No.389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通用语言智能的认知适应和性能评估

    李燕;

    为了学习和评估通用语言智能,分析最先进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评估这些模型在任务独立性和知识获取方面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这些模型在泛化到多个任务的模型架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要大量领域内的训练样本,并且容易发生遗忘。为了更准确地量化模型适应新任务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编码测试数据的新评估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指标能有效地衡量模型在达到高性能所需的任务特定训练样本数量,从而为优化模型的训练和迁移策略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v.41;No.38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基于语音识别的儿童Unity3D英语体感游戏设计与实现

    邓丽君;王涛;

    针对传统儿童英语学习模式的枯燥与机械性,将Kinect体感技术与Unity3D平台相融合,开发一款面向儿童的英语语音互动游戏系统。所提游戏系统旨在通过语音识别和互动体感动作技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摆脱单一书本学习的束缚。通过多种体感动作和语音互动,结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吸引儿童积极参与。同时,运用Gatys方法对Unity3D场景中的自拍照片进行风格迁移处理,可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让儿童在享受学习的同时,也能留下珍贵的油画风格回忆。

    2025年09期 v.41;No.389 48-5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高低压熔断器设备组成与发展研究

    熊佳明;高超;林志力;杨仁旭;周福升;黄若栋;

    熔断器是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熔体熔断从而断开过载或短路的电路来防止电路损坏的一种电器设备。由于其工作原理简单、性能可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及用电设备。针对应用场景不同,熔断器的结构设计也不同。文章详细介绍了低压熔断器和高压熔断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归纳了不同熔断器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现今熔断器的发展现状以及性能参数,对熔断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5年09期 v.41;No.38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基于改进海鸥优化算法的教育网络平台安全检测模型

    肖三湘;

    为了解决教育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海鸥优化算法的教育网络平台安全检测模型。该模型对传统海鸥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引入反向学习方法提高初始种群质量,使用新收敛因子提升后期性能。将改进海鸥优化算法与门控循环单元结合,处理具有时序特征的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尺寸为2000时,改进海鸥优化算法模型的准确率为98.6%,召回率为97.1%。对不同类型攻击进行识别,改进海鸥优化算法模型对Normal、Generic、DoS和Backdoor攻击类型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0.91、0.98、0.79和0.99。这表明,所提基于改进海鸥优化算法的教育网络平台安全检测模型有着较为出色的性能,显著提升了教育网络平台的安全检测性能,能够有效识别各种攻击类型,提高了教育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机器学习驱动的电力交易数据分析与策略优化

    许堉坤;俞钧;蒋超;王婧骅;赵婉茹;

    市场效率分析可确保市场参与者不能利用市场驱动因素而中长期获得显著利润,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市场效率分析技术。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分析电力市场数据,使用Ljung-Box检验来接受或拒绝有效市场假说(EMH),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学习模型,用于预测实时定位边际价格(LMP)和利润,并研究净利润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LMP数据证明了模型有效性,市场效率在24 h周期内变化,并且在不同季节也有所变化,且当市场低效时,所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的学习模型会产生净利润。

    2025年09期 v.41;No.38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极限承载力预测

    章伟德;戴伟炎;钱永明;严申劼;莫仕超;

    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极限承载力预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过多,采用等权重和盲权重的传统权重设计存在明显不合理,会使得预测结果精度较低,因而研究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极限承载力预测。利用三角模糊数灰色关联度方法筛选输电线路螺旋锚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根据关联度设计影响因素权重,避免权重设计不合理问题。将影响因素权重作为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量并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测。将处理好的影响因素测试数据输入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改进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2种工况下研究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Dice系数最高达到0.98,说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

    2025年09期 v.41;No.389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SF6气体局部放电窄带周期性干扰自适应检测

    潘晓明;夏东;刘宏宇;钱杰;

    SF_6气体局部放电时会受到窄带周期性干扰,影响局部放电的检测性能,因此,提出一种SF_6气体局部放电窄带周期性干扰自适应检测方法。根据局部放电信号在染噪后的时频谱,计算出窄带周期性干扰信号的频率,利用广义S变换推算出窄带干扰信号的能量值作为窄带周期性干扰特征量。利用k-均值算法选取窄带周期性干扰检测的阈值,利用阈值函数去除窄带周期性干扰信号的噪声。通过重构窄带干扰信号的轨迹矩阵,挖掘出窄带干扰信号的奇异值信息,实现局部放电窄带周期性干扰的自适应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检测出窄带干扰信号的高、低共振分量,且检测误差很小,可以有效检测出局部放电信号中的窄带干扰信号,提高局部放电信号的质量。

    2025年09期 v.41;No.389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基于AGA-BPNN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配电网线损自动化预测技术

    张军;张宗铭;王震;王剑;

    针对目前10 kV配电网中无法实现高精确度、及时快速线损预测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AGA-BPNN)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配电网线损预测方法。针对与配电网线损关联的多个电气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配电网系统实际工况对指标进行预测校验,形成电气特征指标体系。利用试凑法和十折交叉验证法对不同BPNN结构进行模型性能预测,确定最佳网络结构。考虑传统BPNN存在收敛较慢以及容易导致局部最优,采用AGA对BPNN进行优化。选取某地区的329条配网线路进行实际线损自动化预测计算,比较3种神经网络算法的实际预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AGA-BPNN的最小平均预测误差为4.71%,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BPNN的最小预测误差分别为10.95%和12.05%,验证了AGA-BPNN的优越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基于网络感知的充放电负荷调控研究

    庞松岭;张瑞恩;陈超;范凯迪;张明晖;张涛;

    随着电动汽车使用率增加,急需研发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协调电动汽车充放电方法,以缓解配电网络欠压与过压情况。对此,提出一种集中式协调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方法,称为网络感知电动汽车充放电(N-EVC(D))。将电动汽车客户经济性和配电网约束条件进行二次规划,在法定电压质量限制内维持准稳态馈线电压,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运营成本。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协调充电相比,所提出方法可减轻电压偏差并降低92%~111%的运营成本。

    2025年09期 v.41;No.389 76-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 基于GAN-LSTM的APT攻防对抗过程滞后性分析模型

    滕子贻;周金磊;翟曲;孟勐;

    为了解决当下防御手段在应对高级长期威胁(APT)攻击时出现的滞后性问题,构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长短期记忆(GAN-LSTM)的APT攻防对抗过程滞后性分析模型。获取滞后性分析源数据,以信息熵为度量标准,选取域名系统(DNS)日志中的滞后性指标;借助GAN生成对抗样本,对LSTM分析模型实施训练,完成滞后性分析模型构建;分析模型计算滞后性指数,得出对应的滞后程度。结果表明,所构建分析模型应用下的交并比值在0.8~1.0,为4种方法中的最大值,证明了所构建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 基于相似度聚类的光纤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周德坤;胡莉娜;叶露;

    由于光纤通信网络源域与目标域流量特征差异大,在光纤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过程中,难以全面提取异常流量特征,导致误报率高、检测精度低,故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聚类的光纤通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清洗并预处理光纤通信网络的原始流量数据,去除非流量成分,并通过计算数据属性隶属度实现流量数据的精准分类。引入相似度聚类算法,分析数据点间的相对距离与相似度,提取网络异常流量特征。利用最大均值误差技术,缩小源域与目标域流量间的边缘分布距离,增强异常特征的表示能力。确定网络流量临界值并与参考值对比,实现高精度的流量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进行流量异常检测,所得误报率较低,AUC值高达0.95,检测精度较高,为光纤通信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新思路。

    2025年09期 v.41;No.38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时间窗地理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夏爱民;傅彬;国宗;顾超越;吴程楠;李家睿;

    空间负荷预测(SLF)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负荷发生的时间段、空间位置和规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优势的技术,能够对地理位置及其相关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从GIS系统入手,通过整合负荷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对负荷数据集增维,实现动态时间窗地理空间负荷预测。利用所提方法结合某地区实际负荷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和校验,证实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 基于磁特征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架空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

    王尚德;杨垒;薛梦娇;罗海平;江金成;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和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故障定位方法。应用安装在输电线路终端塔相导线下方的磁阻传感器,实现对故障电流信号产生的磁场进行测量,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处理测量数据,采用基于行波的方法进行故障定位。分析电流信号产生的磁场以及对其进行测量的方法,详细介绍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行波方法,给出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建立的仿真结果,以评估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电阻、故障起始角、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条件下的鲁棒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鲁棒性和准确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 基于FPGA的贴片机视觉识别系统开发

    袁庆辉;张国康;李扬;封国芳;袁庆飞;

    根据贴片机对于电子元器件位置、偏角等误差因素识别的需要,在对国内外贴片机及其视觉系统发展状况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一种新型贴片机视觉识别系统。实验证明,所提系统集成度高、设计灵活,并且能够大大节省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025年09期 v.41;No.38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 命令级自适应的系留无人机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黄祥;王红星;郭昭艺;孟悦;张星炜;

    针对现有的系留无人机(UAV)控制方法在突发情况或恶劣环境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命令级自适应的系留无人机协同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及无人机的相关控制原理,同时向地面车辆和无人机发出相应的命令,地面车辆依据车辆动力学模型公式间接控制发动机的扭矩,实现相应的位置调整;无人机根据飞行控制原理,通过调整旋翼电机的输入电压控制旋翼转速以实现相应的姿态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和地面车辆协同控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自适应动态调整方法。通过所提方法,无人机和地面车辆可以实时进行同步的自适应的调整,并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系留无人机控制方法,所提方法提高了无人机和地面车辆协同控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 基于IFCM+HOG+SVM的变电站设备识别分类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王泽众;杨莉萍;陈茜;席少卿;韩蓬;

    为了提高变电站设备故障监测和诊断效率,提出利用FLIR E75红外热像仪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测,并基于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IFCM)+方向梯度直方图(HOG)+支持向量机(SVM)对设备进行识别分类和故障诊断。结果表明:基于改进IFCM算法可有效解决红外图像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和非高强度目标难以分割的问题,相较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相对区域的平均错误率下降了58.8%;利用HOG+SVM对分割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平均分类正确率达到96%;利用相对温差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提出的变电站设备识别分类及故障诊断技术合理可行。

    2025年09期 v.41;No.38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35 kV以下交流试送系统工况波形稀疏重构技术研究

    尹照宏;张蛟;赵长国;王爽;张鹏;

    暴雨、雷电、冰雹等恶劣天气状况会严重影响交流试送系统正常工作。如何在恶劣气候下获得具有高信噪比的工况波形,精准判断35 kV以下架空输电线路微小故障特征,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L估计变换的故障重构技术,为精确探测定位35 kV以下架空输电线路故障点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9期 v.41;No.38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基于IBAS的含DG配电网重构多目标优化

    吴方权;刘亦驰;李雄;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使得操作和控制更加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甲虫触角搜索(BAS)算法的配电网重构多目标优化方法。以有功功率损耗之和、负载均衡指数之和与最大节点电压偏差之和为目标函数,以潮流、网络节点电压、网络链路容量以及径向网络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灰色目标决策技术和混沌扰动机制优化甲虫天线搜索算法,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增强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在IEEE 33总线系统中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GA)、粒子群优化(PSO)、甲虫触角搜索算法(BAS)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收敛速度快,综合性能最优。

    2025年09期 v.41;No.389 117-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延时补偿下载波通信网络节点时钟同步优化方法

    陈昊;孟静;李宗嵘;

    在载波通信网络性能提升过程中,通常采用平均时间同步(ATS)算法实现网络节点时钟同步优化,这忽略了节点与节点之间通信延迟带来的影响,导致优化处理后节点同步误差依旧较大。因此,提出延时补偿下载波通信网络节点时钟同步优化方法。明确通信网络内节点分布情况,并引入三角剖分思想实现节点合理连接,获取载波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包含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时间信息交互模型,估计出网络节点时钟漂移及时钟偏移量化值。给出每个节点对应的本地时钟,并以延时补偿为前提构建成对同步通信模型,在参考节点的辅助下,完成节点时钟的同步调整。认定网络中所有参考节点和邻域节点身份后,通过互相交换同步信息实现全网络多区域节点联合同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同步优化处理后,载波通信网络节点平均同步误差低于100μs,极大提升了网络工作性能。

    2025年09期 v.41;No.389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 基于IFOA-BP神经网络的边坡变形预测方法

    刘秀;

    针对传统的基于单一模型的边坡变形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果蝇优化算法(IFOA)联合BP神经网络的边坡变形组合预测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表征能力对边坡历史变形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引入IFOA对BP神经网络初值进行全局寻优,避免人为设置初值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将所提IFO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应用至包神铁路公司神瓷线铁路高挡墙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结果表明,IFO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算法实时性较好,相对于传统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模型和FOA-BP神经网络模型,在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实时性三项指标方面分别提升19.7%、18.5%和13.6%。

    2025年09期 v.41;No.389 126-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研究与设计

  • 基于克里金插值算法和贝叶斯网络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GIS划分方法

    段文明;殷志奎;谢翔;段文广;卜君如;卢昱存;

    小流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在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背景下,如何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进行划分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所在。现有方法空间划分合理性较差,故提出一种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GIS划分方法。采用GIS技术获取与处理小流域空间水土保持相关数据,以此为基础,计算小流域空间各个部分的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其水土保持能力。应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将水土保持数据插值在小流域空间GIS图中,直观地展示小流域水土保持状况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划分方案的概率数值,获取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GIS划分最佳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获得的小流域空间划分结果与实际结果几乎保持一致,小流域空间划分结果与功能区的一致性参考值为0.95,充分证实方法应用效果更好。

    2025年09期 v.41;No.389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 融合聚类下的电力需求侧资源信息分布式多模块检索模型

    温栋;王金锋;姜炎君;孙晓晨;任正某;

    针对电力需求侧资源多元化、图片和关键词检索过程的召回率较低问题,提出融合聚类下的电力需求侧资源信息分布式多模块检索模型。采集包含互联网、相互关系、文件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的需求侧资源信息,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处理后存储到本地。处理模块利用模糊c-均值融合聚类算法融合聚类采集模块获取的电力需求侧资源信息,经通信模块传输至检索模块后,采用查询扩展和分类相结合的信息检索算法,通过求解信息和查询式的相似度值获取检索结果,并通过显示模块呈现给用户。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戴维森堡丁指数(DBI)高于1.5,融合聚类效果较好,可有效检索出所需电力需求测资源信息,且检索误差最大值为0.94%,检索误差较小,能够提升电力需求侧资源信息检索效果。

    2025年09期 v.41;No.389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 基于频繁项集挖掘优化的异常用电数据信息阈值自适应确认算法

    张侃;王峻;李雍;张东东;刘亚飞;

    传统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差异时,无法准确完成阈值自适应调整。因此,提出基于频繁项集挖掘优化的异常用电数据信息阈值自适应确认算法。利用频繁项集挖掘优化方法,对异常用电数据信息进行挖掘,以识别异常用电行为。根据计算结果对应的阈值,进行自适应选取确认,使用实时融合系数和样本均值存储系数来调整选取结果。通过对挖掘样本的适应度函数评价,得到最优的异常用电数据信息阈值。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算法,自适应优化效果相对稳定,能够满足现阶段应用与研究要求。

    2025年09期 v.41;No.389 138-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变电站集成式隔离断路器远程运维检测方法

    冀东红;张振;王德文;宋强;付智鑫;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断路器安全隐患,提出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变电站集成式隔离断路器远程运维检测方法。在构建远程运维检测框架后,利用子站采集变电站集成式隔离断路器的振动信号数据,并传输至主站。主站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振动信号,并计算每个内禀模态函数(IMF)的能量,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合并处理后,得到原始振动信号的特征值。采用权值精简的策略,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在精简第一、二隐藏层之间连接权重的同时,简化第二隐藏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重,通过加快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并减少反向传播过程中的调整参数,提升运维检测性能。利用改进后BP神经网络学习振动信号特征向量,输出对应的预测或诊断结果。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运维检测结果与实际故障结果高度吻合。

    2025年09期 v.41;No.389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基于BIM+CNN+LSTM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平台研究

    李万博;马伟伟;郭永亮;杨杭;

    为了有效降低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基于智能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构建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平台。所提平台采用C/S架构,可实现用户管理、传感器管理、数-模关联、数据查看、预警管理等多种功能,同时平台采用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模型对参数多、频次高、信息量巨大的监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时间序列预测。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为例,将搭建好的平台应用到地铁盾构施工沉降变形监测,对14种各类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最大沉降变形量为输出目标,最终平台预测的均方误差仅为4.2%,较BP神经网络(BPNN)模型降低了4.7%,较LSTM模型降低了1.3%,回归决定系数R~2>0.95,平台具备很好的泛化能力与预警效果,可在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管理中予以合理应用。

    2025年09期 v.41;No.389 146-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基于零序分量阻抗法的配电网单向接地故障测距

    杜涛;赵隆乾;韩宝卿;李文娟;索吉鑫;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单向接地故障测试能力,在零序分量基础上建立一种通过阻抗法实现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ATP)对提出的方法机芯了可靠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绝对误差最大值达到1.84 m,相对误差最大达到0.12%,获得的相对误差均值是0.04%,可以实现高精度测距效果。所提系统获得12.34 m的最大绝对误差,测距精度可以达到精度标准,不会受故障距离与接地电阻因素的干扰。采用所提方法对分支线路可以实现高判断精度,此测距方法对各区段各故障电阻与相角参数达到较高精度。测试得到最大绝对误差17.53 m,最大相对误差1.75%,相对误差均值是0.68%,精度很高,以零序分量实现的阻抗测距算法满足可靠性要求。

    2025年09期 v.41;No.389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基于GG-RBM-DNN的光伏系统发电预测模型

    王潇;何涛;夏伟伟;李远舸;侯四维;

    当前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有效缓解了能源和环保压力,但其发电功率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功率预测易受到天气影响。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出发,急需准确的预测模型来确定光伏系统的功率预测值。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层高斯结构的受限玻尔兹曼机(GG-RBM)和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光伏系统发电预测方法,实现光伏发电量的提前预测。所提模型以GG-RBM为特征提取器,能够自动提取作用于光伏发电功率的影响因素,挖掘发电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多层感知器(MLP)作为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某光伏系统的实际发电功率进行预测,验证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2025年09期 v.41;No.389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行波信号注入的不间断供电配电网储能时间序列规划方法

    黄河;韩俊;范栋琛;樊安洁;潘文婕;

    为了保证行波信号在接入不间断供电配电网时的稳定性,在考虑行波信号注入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不间断供电配电网容量时间序列规划方法。利用行波测距装置采集行波信号,并将其注入不间断供电配电网中。在保证不间断供电配电网电量平衡的基础上,划分不间断供电配电网储能数据时间序列。根据不间断供电配电网荷电状态,明确容量双向传输变化规律,并根据线性加权法构建不间断供电配电网储能规划函数,实现不间断供电配电网储能时间序列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时间序列规划方法得到的储能容量值为48 MW,规划效果较好。

    2025年09期 v.41;No.389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蒙特卡洛抽样法下的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失效概率估算模型

    李毅;张健;吕应刚;傅祥廉;

    针对高压电力系统中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容易受谐波以及并联谐振影响,导致电压、电流畸变率升高的问题,提出蒙特卡洛抽样法下的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失效概率估算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法抽取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状态样本,利用方差系数计算结果决定蒙特卡洛抽样法的抽样次数;确定无功补偿装置失效的最相关变量,将其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输入;计算分类器输出为1的样本的可靠性指标,确定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失效概率,输出失效概率估算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有效估算高压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的失效概率,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压畸变率与电流畸变率。

    2025年09期 v.41;No.389 162-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发电系统异常数据捕获方法

    刘志江;陈自雨;肖明;张明山;张金喆;

    发电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冗余和噪声干扰容易影响发电系统异常数据捕获,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性能、负载情况和电网稳定性。为了提高发电系统运行效果,提出基于孪生神经网络的发电系统异常数据捕获方法。赋予电力输出数据知识权重,通过目标函数剔除电力输出冗余数据。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抽取电力输出数据的奇异值列向量,结合软阈值消噪方法降噪电力输出数据。使用孪生神经网络映射电力数据和电力异常数据,计算电力输出数据损耗有效值,实现电力异常数据捕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将噪声幅值降低至(-5 dB,5 dB),捕获准确率为93.7%,捕获耗时为8.6 ms。由此证明,所提方法可以确保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2025年09期 v.41;No.389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基于特征聚类和约束模型的输电线路综合场景多源风险感知方法

    陈树平;陈飞;温才权;苗红璞;郭壮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和多源风险因素,传统的风险感知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线路的风险程度。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风险感知能力,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聚类和约束模型的方法,旨在从综合场景中实现多源风险感知。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模型有效验证这一风险感知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此确定光纤通信网络中的最佳通信量水平与相应资源占用等情况。

    2025年09期 v.41;No.389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基于DSCC算法和字符特征的气象纸质表格快速数字化方法

    朱津辉;汤津赢;王帅;单薇薇;冯冬蕾;

    纸质气象表格存在书写不规范、笔迹压线、涂改等问题,导致数字化转化时速度慢、准确性低。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有向单连通链(DSCC)算法和字符特征的气象纸质表格快速数字化方法。利用扫描仪采集气象纸质表格图像并实施预处理,利用DSCC算法消除表格线段,将文字线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用最小同值吸收核(SUSAN)算法提取字符角点特征并通过最小外接矩形确定字符区域的位置。利用Le Net-5结构识别字符,将纸质表格中字符转化为计算机上电子格式的数据,完成气象纸质表格快速数字化。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字符误识率和错识率相对最低,所用时间相对最少。因此所提方法能够更加快速且更加准确的完成气象纸质表格快速数字化转换工作。

    2025年09期 v.41;No.389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基于云平台的大规模分布式软件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

    王黎伟;何宇浩;余俊松;李为明;黄怀霖;

    随着计算需求的增长,本地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利用云计算服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研究了云计算技术在大规模电力系统模拟中的应用。边缘计算技术将集中在云端的计算任务下放到边缘云,采用核心云和边缘云双层计算模式,以配电网需求响应为例,介绍了云平台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其在通信和电网性能方面的提升与优化。结果表明,云平台与微电网结合可以显著降低电力系统的峰值平均比(PAR)。基于云平台的需求响应方案实现了将部分电力消耗从高峰时段转移到非高峰时段,以降低PAR。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是将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下放到边缘节点,以实现更灵活的负荷管理和响应。

    2025年09期 v.41;No.389 178-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 基于数据库模糊逻辑推理算法的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校核模型

    黄延成;覃宗树;覃睿;张华;

    为了提升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判别精度,设计基于数据库模糊逻辑推理算法与元数据的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校核模型。利用CCD相机拍摄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图像后,按照变电站保护压板指标原则,设置状态I和状态II指标,再使用公共仓库元模型(CWM)将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指标转换成元数据,建立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元数据关键信息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元数据在其概念节点上的关联度系数,建立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元数据库。将元数据库内待校核的保护压板状态数据输入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通过模糊逻辑推理算法得到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元数据模糊集合,经过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校核数据适应度计算、归一化等步骤,输出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校核结果。实验表明,所提模型可精准地校核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具备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2025年09期 v.41;No.389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基于某煤矿地区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以及应用研究

    胡俭;张鹏鹏;杨帆;贺晓忠;

    现今煤矿产业沿用传统坐标体系,无法满足行业发展要求,因此积极转换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行业发展的重点。对传统坐标体系进行研究,构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平面模型,考虑煤矿产业需求,采用七参数法进行坐标系转换。在具体的应用分析中,选择四参数法进行实验对比。四参数法在Y轴转换中算数均值为0.0086,最大误差值为0.0266,而七参数法算数均值为-0.0010,最大误差值为-0.0035。可见七参数法拥有更高的转换精度,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对于推动煤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图科学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41;No.389 188-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多尺度特征融合下的室外GIS设备基础局部区域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夏凯;周跃;

    沉降量过大极易造成路基失稳、路面破坏,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为了保证交通道路运营安全,对交通道路进行沉降监测与模拟分析十分必要。为此,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下的室外GIS设备基础局部区域沉降数值模拟分析。以某段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外GIS设备采集高程数据。将高程数据分解为多个尺度,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数据特征并融合,使用Softmax分类器检测,明确存在沉降的局部区域。针对检测出来的局部沉降区域,建立数值模型,施加不同荷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绘制沉降云图和沉降量曲线。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对道路局部沉降区域的高精度识别与定量预测,为道路健康监测与养护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1;No.389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 融合XGBoost和粒子群的电力数据中心能耗最小规划模型

    陆俊;张懿操;张亮;毛林晖;

    电力数据中心任务量逐渐增多,任务分配调度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能耗较大。对此,研究一种融合XGBoost和粒子群的电力数据中心能耗最小规划模型。针对能耗最小规划问题,描述并设置5个假设,设置约束条件,利用XGBoost算法重新定义能耗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出电力数据中心能耗最小规划方案。结果表明:200个任务下,电力数据中心能耗量为425.63 J;500个任务下,电力数据中心能耗量为492.62 J;1000个任务下,电力数据中心能耗量为587.47 J。方案能耗量均达到了相对最小值,且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更加节约电力数据中心处理任务时的能耗量。

    2025年09期 v.41;No.389 197-20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基于数字孪生和VR的变电站巡检路径可视化方法

    李志强;金国胜;杜王特;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的路径较长且复杂,现阶段缺乏有效规划变电站中机器人巡检路径的方法。因此,基于数字孪生和VR技术提出一种变电站机器人巡检路径可视化方法。物理实体层通过摄像机和传感器采集与机器人巡检路径相关的各种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层以这些数据为参考和依据,通过VR技术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虚拟模型。网络通信层通过光纤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网络运行状况监测。在功能实现层,采用改进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巡检路径的规划。通过人机交互层中的VR眼镜等可视化技术,将规划好的巡检路径呈现给工作人员,实现变电站机器人巡检路径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规划变电站机器人巡检路径,可通过虚拟方式呈现巡检路径,巡检路径规划与可视化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巡检效率。

    2025年09期 v.41;No.389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 考虑负荷转移和切负荷量的配网检修计划安全校核优化模型

    柯学;陈彬;李政辉;

    传统方法无法保障配网检修过程中的运行安全性。为此,研究考虑负荷转移和切负荷量的配网检修计划安全校核优化模型。利用售电损失、开关操作费用、网损增量费用以及负荷均衡指数建立负荷转移模型,设置负荷转移量以及切负荷量的加权平均最小作为安全校核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设置4个模型约束条件,利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所建立安全校核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获取最佳配网检修计划。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制定的配网检修计划可提升配网系统运行安全性,降低检修成本。

    2025年09期 v.41;No.389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四旋翼无人机跟踪照明问题研究

    刘昊阳;薛拾贝;

    无人系统和无人机控制一直是军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人机跟踪照明方法。将对地面车辆进行照明的物理约束加入优化问题中,使无人机在跟踪地面目标的同时,能够根据车速和设定目标对地面车辆附近的特定区域进行照明,并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化工动力型电源供电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方法

    丁玉杰;赵金朝;

    为了降低化工动力型电源总负荷,减少电压波动,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源供电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化工动力型电源的供电运行方式;基于供电运行参数,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电源负载率平衡度、线路损耗量和电压偏离水平评价指标与运行阶段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实现化工动力型电源供电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优化后的电源电压分布节点的总负荷低于67%,电压幅值波动不超过0.1 pu,有效降低了电源总负荷,使电压幅值波动较为稳定。

    2025年09期 v.41;No.389 215-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 交通监控视频大数据中行人异常行为多标签分类识别方法

    莫庆球;宋成刚;韦鑫龙;

    由于现有方法未考虑多标签异常行为间的依赖关系,导致分类识别性能较差,为此,设计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多标签分类识别方法。抽取交通监控视频大数据中的关键帧,引入段首帧反馈定位机制提升视频抽取精度,获得行人行为数据集;采用子空间学习挖掘视频特征,构建重构损失,使用图卷积网络学习标签间的依赖关系,并结合多标签分类损失,输出行人异常行为多标签分类结果;将人体骨架运动分成全局分量和局部分量,运用门控循环单元组建双循环递归编解码器网络,预测交通监控视频未来帧动态骨架信息,估计骨架异常得分,并与依据表决策略所得到的异常行为多标签分类结果得分进行匹配,完成最终的交通监控视频大数据中行人异常行为多标签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识别行人的细微行走变化,分类识别性能强。

    2025年09期 v.41;No.389 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缆廊道照明节能控制方法

    戴林;朱振洪;

    目前的电缆廊道照明节能控制方法无法调节节能参数,导致节能效果较差,控制时间过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提出一种新的电缆廊道照明节能控制方法。构建永磁同步电机(PMSM)运动模型,优化节能参数,计算样本电机的滑模变量,利用Lyapunov函数验证滑模变量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模糊化层、模糊规则层、归一化层、输出层计算模糊函数,根据参数优化后的改进指数趋近律函数实现自适应调节,引入总谐波失真对电路功率因数进行校正,通过自适应开关完成充放电校正调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缆廊道照明节能控制方法能够控制电能在10~25W,控制时间低于0.25 s。

    2025年09期 v.41;No.389 225-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力多系统协同操作控制方法

    刘博;王雍;刘骞;

    常规电力多系统协同操作控制方法主要依托于模糊理论,易受到广域信号时延的影响,使得控制后系统的稳定误差较大。为此,提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力多系统协同操作控制方法。根据电力多系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与运行方式,计算坐标变换矩阵,结合系统三相磁链方程求取广域信号时延的影响系数,进而对电力多系统进行建模。基于此,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设计系统控制参数,通过设置电压崩溃点阈值确定控制临界点,并引入线性灵敏度有效区间输出电力多系统控制原则,由此实现电力多系统协同操作控制。以两区域四机电力多系统为例,利用所提方法对电力多系统进行协同操作控制,所得系统误差更小,控制性能更好。

    2025年09期 v.41;No.389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 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多维传感器大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方法

    宋蓓蓓;

    多维传感器大数据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在敏感数据的泄露问题,当前,需要多轮加密才能有效解决传感器数据存在的多维度干扰,但效率低下。对此,提出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多维传感器大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利用最优融合集方法对多维传感器数据展开融合处理;通过区块链—属性加密算法实现多维传感器数据的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分别计算多维传感器数据及其访问用户的敏感度,根据敏感度展开多维传感器数据的访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安全性高、访问控制效果好。

    2025年09期 v.41;No.389 234-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智能化云平台监测系统设计

    杨凯伦;

    在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性比较差,数据传输效率低下。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环境智能化云平台监测系统设计。在硬件设计上,以原有的监测系统结构框架作为依据,基于云平台展开优化改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计监测节点。在软件设计上,针对监测节点的功能需求,设计网络通信协议,采用异步通信模式协调多端通信,同时以最短执行时间为目的,建立目标函数,在云架构下合理分配监测任务。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监测系统网络吞吐量大、同步率高,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025年09期 v.41;No.389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灌区水利工程水资源区间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

    司吉颖;

    为了保障灌区农作物需水量,促进其快速生长,提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灌区水利工程水资源区间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选取灌区降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作为影响因子,构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需水量预测模型,预测灌区水利工程需水量;以灌溉净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水资源区间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描述模型参数的可变性,经改进遗传算法完成模型求解后,获取最佳规划结果。实验表明,所提模型预测误差接近0,可以精准预测灌区水利工程需水量,模型预测鲁棒性好,可依据各发育阶段规划水资源,且规划后的农作物缺水量平均在11×10~7 m~3,相对较低。

    2025年09期 v.41;No.389 244-247+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基于B/S架构的数据共享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慧;

    为了解决局域网数据共享、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基于B/S架构设计了数据共享网站系统。在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的前提下,从前台模块、后台模块设计系统的架构,对系统的中央知识库、本馆资源、决策分析等后台核心模块的实现原理、过程进行剖析。利用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对系统进行在线用户、并发用户、响应时间等技术指标的测试。经测试,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运行流畅,满足规定需求。使用基于威尔逊区间算法的评分值,用易用度、上传下载速率、分享便捷性、权限与安全4个二级指标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系统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率等运行指标均达到预期,实现了系统设计技术目标。系统在易用性、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均获得了较高的评分,证明了其在数据共享、传输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248-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双向扩展热动力控制方法

    王海;

    热动力控制可以解决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在供热与供电方面的矛盾,为了提高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提出一种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双向扩展热动力控制方法。通过引入惯性时间常数,从而调整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功率缺额,抑制电压突变现象,将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等效为电容器,得到机组稳定运行前后的角速度关系。根据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功率跟踪曲线比例系数,给出电机的转速调节范围,完成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惯性分析。以降低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燃煤消耗量为目标,构建了双向扩展热动力控制的目标函数,通过机组功率的平衡约束、运行功率约束、机组启停功率约束和爬坡速率约束,实现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双向扩展热动力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改善机组双向扩展热动力控制质量,对输入和输出扰动具有较好的抗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融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数字媒体网络敏感信息自动标注

    陈玲;

    数字媒体网络中敏感信息具有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存在较多的词汇遗留,影响标注识别的准确性。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出一种数字媒体网络中敏感信息自动标注方法,融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敏感信息数据集,其中包含与数字媒体网络敏感信息相关的文本特征,建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信息识别模型,对敏感信息进行分类及自动标注。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集留存稳定性和完整性较高,信息组成相对复杂的敏感信息具有较强的分类准确性和精准性,整体上未出现倾斜分类的情况,综合表现更好,具有较大优势。

    2025年09期 v.41;No.389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基于STM32F051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设计

    王雷风;

    针对传感器安装带来的可靠性下降及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STM32F051的无刷直流电机(BLDC)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结合BLDC数学模型,完成反电势过零点检测的原理推导。然后基于软件编译平台,完成基于反电势过零点检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代码编写。基于设计的实验平台,对所提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可靠性高、成本低,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41;No.389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Python环境下的JavaScript逆向技术分析

    魏霞;

    在数据下载和网络爬虫领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难以理解网页代码、无法破解数据加密方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JavaScript逆向技术,结合某售房网站的实例,使用排错法和断点调试技术对数据加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到可用数据。结果表明,运用JavaScript逆向技术后爬虫效果(获取数据)得到明显提升,模拟参数解密方式也取得了成功。

    2025年09期 v.41;No.389 267-269+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基于车联网的城市交通路径优化算法

    胡小敏;

    在车联网中,车辆之间进行相互通信以实时获得道路和车辆的状态信息,从而估计车辆的平均速度并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因此,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交通数据,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车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路径优化算法。所提算法将城市的街道地图分割成多个不同的子地图,然后通过蚁群优化算法在每个子地图上寻找最优路径。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强度计算函数,以对交通流量进行建模。将基于车联网的路径选择算法与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普里姆(Prim)算法等3种现有最短路径选择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开发应用

  • 基于多技术融合处理的国网坐席人员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丁毛毛;李玮;信博翔;何薇;李杰;

    为了提升电网95598在线服务系统坐席人员的服务质量,基于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算法对95598在线服务系统工单文本进行预处理,将工单文本内容预处理成计算机可以读取和处理的数字语言,再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对95598在线服务系统工单进行精简分类,对精简处理前后国网坐席人员的工单处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经过多技术融合处理之后,系统工单类别从32类降至24类,工单精简率为25%,可大大提升坐席人员工单处理效率,降低出错率。技术处理前、后坐席人员工单处理的平均超时率分别为7.02%和3.02%,可见在经过多技术融合处理之后,国网坐席人员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2025年09期 v.41;No.389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考虑可控负荷和储能的配电网多项目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郭良梅;周奕辰;解勇;孙昱淞;徐伟栋;

    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减少配电网负荷峰谷差,提出一种兼顾可控负荷和储能参与的配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以配电网运行成本和负荷曲线方差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经济调度模型,并引入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作为消纳能力评价标准,优化模型通过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基于IEEE 33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优化调度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保证系统经济运行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吸收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减小负荷峰谷差。

    2025年09期 v.41;No.389 278-280+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融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电力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方法

    项晓宇;程颖;张勇;王鹏;何晓敏;

    为了解决电力产业链信息集成安全性问题,提出融合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电力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方法。结合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力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体系。基于物联网网关进行特征选择和特征降维,利用密文—策略数据加密(CP-ABE)技术,对电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加密数据上链和接入认证机制,实现电力产业链信息安全集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提高了电力产业链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2025年09期 v.41;No.389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多云储存下异构数据库数据快速迁移方法研究

    敖知琪;康旖;任昊文;王金贺;

    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较为分散,较多的相似数据和冗余数据影响到了数据迁移进度,导致数据迁移难度增加,为此提出多云储存下异构数据库数据快速迁移方法。对多云储存下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实施分类,利用数据的散列值判断数据间之间的相似度,获取相似数据并剔除冗余数据。通过数据重要性评估模型实现对数据的重要性评估,根据数据重要性决定数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利用哈密顿随机效应构建数据迁移模型,结合数据的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批迁移,实现数据快速迁移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合理删除冗余数据,而且单位时间内数据吞吐量大、对设备内存要求较低,能够很好地实现各类设备数据的快速迁移,对于数据迁移领域的研究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年09期 v.41;No.389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常热式包装机塑料薄膜热封过程仿真模拟研究

    黄建平;单正军;顾丹;汪学良;

    以PVC、PP、PE塑料薄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常热式包装机塑料薄膜热封过程,分析各个热封变量参数对塑料薄膜热封性能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热封温度与热封时间对热封粘合能力有显著影响;热刀宽度、塑料包装长度尺寸与热封变形量呈正比例关系;热封压力对热封失效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热封速度对热封具有较大的影响。综合热封溶体粘度、热封变形量、热封失效状态等多个热封因素,可以确定热封参数变量的标准取值范围,为包装热封行业发展提供准确理论数据。

    2025年09期 v.41;No.389 29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 基于用户流量及解析行为的异常检测策略

    海洋;徐魁;李晓辉;陶军;

    面对域名系统(DNS)协议容易被用于恶意活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oH(DNS over HTTPS)流量与域名访问活动的用户上网异常行为检测算法,用来对多种DoH相关的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同时,研究检测时间窗口的自适应调整方法,使得算法的总体检测准确率与检测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实验说明,所提算法的准确率、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0.982、0.983与0.981,优于AdaBoost、C4.5、K-近邻算法(KNN)等常见机器学习算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先前方法中算法性能与资源消耗平衡问题,可以帮助管理者完善原有基于DNS的局域网监管策略。

    2025年09期 v.41;No.389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高海拔地区330 kV升压站负荷频率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梅芳;李晓庆;

    受到高海拔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升压站在对330 kV电网升压处理过程中,负荷频率协调频繁受到扰动,造成多次协调控制效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高海拔地区电网正常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方法构建升压站330 kV负荷频率协调模型。整理统计负荷频率协调参量特征,对多属性负荷频率参量进行目标函数划分,并通过目标函数优化控制约束,优化负荷频率协调环境。通过自适应负荷频率优化完成对控制量的稳定、精准输出。通过仿真比较数据表明,提出方法的4步优化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能够有效解决当下控制方法存在的高海拔地区负荷频率协调控制偏差过大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25年09期 v.41;No.389 299-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基于网络切片的5G核心网高可靠组网架构设计

    何梦靖;王君诚;

    为了提高5G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基于网络切片的5G核心网高可靠组网架构设计。将5G核心网进行网络切片,细化独立存在的虚拟网络,根据具有多样性的业务需求,采用网络切片可靠映射模型,进行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将切片后的5G核心网与行业专网进行连接,设置双用户平面功能和应急控制面功能,提高组网的容灾能力,高可靠、安全、高效地组网。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敏感业务的最高保活率为97.75%,业务的平均网络恢复速度在5 min以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确保敏感业务的优先性,节省网络资源,提高资源分配效率。

    2025年09期 v.41;No.389 304-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技术交流

  • 大数据异步传输模式下的实验室光纤互感器计量信号增强方法

    刘沙;穆羡瑛;郭瑞;詹中伟;黄燕丽;

    提出大数据异步传输模式下的实验室光纤互感器计量信号增强方法,用来降低信号延迟误差,提高光纤互感器的信号计量精度。由于磁光式光电电流互感器(MOCT)系统存在的信号延迟特性,设计面向大数据异步传输的正交双路(MOCT)系统。传感头接收光源发射的光信号后,在磁场作用下得到2组光路信号,分别通过透光轴角度差为90°的2个检偏器的检偏后,由光电信号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小波包算法对其进行分解与重构后,由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信号增强,获取保护与计量输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直流、交流信号的增强,增强后信号稳定、波形平滑、计量误差低。

    2025年09期 v.41;No.389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基于BIM技术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系统设计

    李洪涛;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中存在工程结构形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统筹管理困难、工期紧张等问题,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电力工程进行建模,设计基于BIM技术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系统。所提系统包括数据层、处理层、应用层,实现了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精细化管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管理系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经济效果显著,为BIM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更好地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了电力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41;No.389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