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脑应用

研究与设计

  • 基于Fusion FPGA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器设计

    薛鹏飞;张卫东;

    微波成像扫描仪是气象卫星上的重要酬载,扫描仪的控制系统是扫描仪上的核心机构,其控制性能将对扫描仪的成像精度和卫星任务的完成情况产生重大影响。采用Actel StartKit FPGA开发板为微波成像扫描仪内的无刷直流电机设计了控制器,详细介绍了控制器中各模块的设计,包括PWM波发生、换相控制、以及双闭环增量式数字PID调节等模块。基于SoPC的设计思想,使得系统模块都集成在一片FPGA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软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精度高,运行稳定。

    2011年08期 v.27;No.220 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基于GNP算法类人机器人全身运动的规划

    孙逸翔;

    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网络算法(Genetic Network Programming,以下简称GNP)的类人机器人全身运动规划方法。在介绍了GNP算法的核心理念之后,将着重阐述GNP遗传网络的构建方案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类人机器人的全身运动规划中,并在论文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

    2011年08期 v.27;No.220 5-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 基于EXT2的加密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中良;

    Linux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性、稳定性、高效率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今,Linux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而,在文件访问安全方面,Linux操作系统存在一些缺点和漏洞。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Linux文件访问的安全性。详细分析和研究了Linux文件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加强文件系统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现过程。

    2011年08期 v.27;No.220 9-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超光谱波段选择

    戴春妮;李庆利;刘锦高;

    超光谱波段图像的信息冗余量很大,可以通过波段选择的方式简化分析。以白血病血液样本的光谱数据为例,以最佳指数和协方差为选择依据,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实现了超光谱的波段提取。为了验证该法的有效性,对多目标算法与单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SGA的选择结果总体更优于单目标算法,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算法在光谱提取上的有效性。

    2011年08期 v.27;No.220 11-12+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基于FPGA短波通信发信终端实现

    朱碧伟;张捷;田骅;

    为了实现短波通信发信终端,使它具有更好的集成性。它采用了硬件FPGA和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并在开发平台进行综合优化布局布线,最后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数据传输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FPGA短波发信终端具有良好的发信功能,说明用硬件实现整个短波通信系统,使系统更集成化,具有更高速率是可行的。

    2011年08期 v.27;No.220 13-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基于激光传感器移动机器人的目标定位和多模式跟踪

    郭田;

    移动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的感知和跟踪是实现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一项重要能力。针对移动机器人以人为目标的跟踪中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经常出现的目标丢失和跟踪模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人物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可以处理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检测和定位。同时设计了交互多模型跟踪算法,可以较好的跟踪以不规律模式运动的目标。最后在交龙移动机器人平台上实现了整个系统,验证了人物目标检测和多模式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优越性。

    2011年08期 v.27;No.220 16-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一种基于GPS的低成本车辆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黄文洲;阎威武;

    随着中国交通的不断发展,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车辆跟踪监控系统在该领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个人和小规模用户对车辆监控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介绍了一种包括车载终端和监控中心的低成本的车辆监控系统,介绍了各部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该系统基于GPS和GSM技术,利用短消息服务(SMS)作为通信手段。实践证明该系统成本低、操作简单,很好满足了个人和小规模用户的需求。

    2011年08期 v.27;No.220 20-21+27+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 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SMC控制器设计

    时红军;韩兵;

    在DeviceNet网络中,控制器一般采用PID算法,但是有很多对象是非线性的,并且网络传输过程中经常干扰,导致PID算法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鲁棒性很强的控制算法,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到DevicNet网络,能够较好的克服过程中的干扰和对象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证明SMC控制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控制。

    2011年08期 v.27;No.220 22-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双摄像头系统实现

    匡卫军;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视频监控的双摄像头系统,在此系统中全景摄像机与PTZ摄像机(云台摄像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对大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检测与跟踪又能对目标的详细图像进行捕捉。在全景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中进行运动检测,获取运动物体位置信息后利用PTZ摄像机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以实现二者的数据融合。设计了全景摄像机的反射镜面,对该双摄像头系统进行了标定,在实验室环境下的进行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2011年08期 v.27;No.220 24-2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一种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实现方案

    李长礼;吴绍琪;

    弹性分组环技术是一种融合了SDH和以太网技术优势的新型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技术。弹性分组环兼具以太网的经济性、易扩展性和SDH的快速保护倒换、传输可靠特性,同时拥有空间复用、带宽动态分配、支持业务分级、公平算法控制等特性,在城域网方面拥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出现背景、基本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针对城域网范围的工业控制网络,给出一种简单经济灵活的弹性分组环技术实现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模块的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1年08期 v.27;No.220 28-3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基于Geoprocessing Service的供水管网等压面的实现

    赵金涛;王景成;

    研究了基于Geoprocessing Service的供水管网等压面的实现方法,首先通过Model Builder进行建模,采用反距离权重方法进行插值,然后进行分类、栅格数据矢量化、剪裁等操作;接着通过ArcCatalog发布地理处理服务;最后在Flex中进行服务加载。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2011年08期 v.27;No.220 32-3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 磁盘阵列系统I/O调度优化研究

    刘立波;朱兰娟;吴智铭;

    分析了RAID-10系统的并行I/O任务模型,应用模糊函数提出了衡量I/O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应用此指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AID-10系统I/O任务调度算法,提高了RAID-10系统的实时性能,并改善了负载其平衡能力。

    2011年08期 v.27;No.220 34-35+4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基于层次的智能告警关联分析模型研究

    张连华;

    入侵检测系统的广泛使用产生了许多告警信息流,这些告警事件信息流基本上都是基于低层的攻击步骤检测,且具有较大的误告警率;各种分布式攻击进一步加剧了入侵检测系统告警事件信息流的复杂性。研究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原因、关联分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智能化入侵检测关联分析层次模型。该模型从误告警验证和抑制,到一个攻击一个告警,再到一个攻击过程对应一个场景刻画,形成一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上,防御者对攻击的视图越来越清晰,从而为响应措施提供了精确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入侵检测系统的智能性和可用性。

    2011年08期 v.27;No.220 36-3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开发应用

  • 基于Lucene二次全文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吴代文;

    通过Lucene API实现对PDF文档的一次全文检索,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搜索关键词定位,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二次索引算法,该二次索引带有关键词的页码、坐标及其上下文等信息。利用该二次索引可将检索结果定位到PDF文档的具体页,然后在页面上标示出关键字的具体位置,使对PDF文档的二次检索达到了类似Google Book的图书检索效果。系统测试结果说明系统具有良好检索性能,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能够满足站内用户快速检索的需求。通过扩展,系统可以适应C/S和B/S这两种应用需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年08期 v.27;No.220 39-4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基于MFC的雨滴水纹动画模拟

    郭瑾;高伟;刘德山;白萧涵;

    基于MFC的框架结构仿真实现雨滴三维水纹动画效果。提出利用MFC框架结构和8像素方法实现三维水纹的仿真。首先通过MFC的框架结构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其次通过采用8像素方法建立水波数学模型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最后通过偏微分方程绘制模拟圆形扩散水纹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减少了计算工作量,降低了编程难度又形象逼真的模拟了水纹动画仿真效果,对于在线实时游戏场景、影视动画制作中的雨滴水纹扩散效果的仿真模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2011年08期 v.27;No.220 42-44+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 基于设计模式的Raid Cache软件重构

    陈建华;朱兰娟;

    介绍了设计模式思想对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稳定性、应变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设计模式的面向接口编程原则、组合原则,以及策略模式、类厂模式等方法对嵌入式RAID磁盘阵列系统中传统的Cache模块代码进行重构。

    2011年08期 v.27;No.220 45-4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时间性能分析

    潘海兰;

    利用高效的建模技术来构建复杂的业务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模型形式化表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便于进行模型性能分析,确保模型在投入使用后的正确性。阐述了利用Petri网技术的严格语义,来构建流程模型并进行性能分析的过程。首先指出时间性能对工作流性能分析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Petri网和工作流网的定义、工作流基本路由结构的Petri网表示,及其对应的性能等价公式,最后在这些基本定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购车流程的实例来构建模型,并对其时间性能进行分析,证明了利用Petri网技术建模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2011年08期 v.27;No.220 47-4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一种快速并行中值滤波算法的实现

    辛月兰;

    介针对传统中值滤波算法计算量大、耗时较长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并行中值滤波算法。对于3×3滑动窗口,窗口的9个数据是并行传给计算比较模块的,第二级的计算也是并行进行的。新算法有效减少了重复比较操作的执行,同时也大幅减少了比较次数。对于3×3滑动窗口,新算法的比较次数为13次,相对于传统中值滤波的30次,比较次数少了2倍多。比较次数的减少,意味着算法复杂度的降低和图像滤波处理速度的提高。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对于椒盐噪声的滤除,算法能够达到与中值滤波同样的视觉处理效果。

    2011年08期 v.27;No.220 50-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技术交流

  • 基于MATLAB的GUI设计应用软件

    龚妙昆;

    在MATLAB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基础上,充分地利用了UITABLE(图形界面表格)的特性,结合了运筹学中的一些优化算法,设计了一款综合应用软件,它包括了线性规划、图论、存储论等优化内容。利用MATLAB中提供的编译命令,可将其编译为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Window"型应用软件。

    2011年08期 v.27;No.220 53-5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 使用Flash8.0制作播放控制甲虫运动器

    邢素萍;

    使用Flash8.0制作一个甲虫运动的例子,可以通过按钮来控制运动。其中巧妙使用了绘图工具箱。通过一个引导层中的路线来控制甲虫运动的轨迹。通过脚本代码,实现各个按钮的控制作用。

    2011年08期 v.27;No.220 56-5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WCF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陈品华;石林祥;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交互的数据量以及业务复杂度越来越大,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高耦合)逐渐显现出来。以某系统改造项目为背景,探讨如何通过SOA构建一个安全可靠、低耦合和支持事务处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对Web Service(XML Web Service)技术和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技术相对比,阐述了基于WCF技术的解决方案。最后对WCF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并论述如何应用WCF技术构建一个更安全,更灵活的处理系统。

    2011年08期 v.27;No.220 59-6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 I/OTrace收集器的设计

    高扬;

    对I/O Trace收集器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同时简述了I/O Trace收集器的工作原理:过滤驱动截获对磁盘的操作,得到读写磁盘的起始扇区以及扇区数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到链表中;通过建立系统线程,不停的从链表中获取信息;最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到该收集器自身所创建的日志文件中去;用户控制程序部分,实现对不同分区的记录。

    2011年08期 v.27;No.220 62-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