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脑应用

研究与设计

  • 超临界翼型加装鼓包减阻的数值研究及优化设计

    陈金;陈方;刘洪;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鼓包的减阻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使用差分进化算法对鼓包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NASA SC(2)-0714翼型,分析了鼓包参数对翼型流动及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减阻率为13.1%的鼓包。结果表明:鼓包参数(安装位置、鼓包高度和鼓包长度)是影响减阻效果的重要因素。差分进化算法能较好地应用于鼓包的优化设计,对鼓包技术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2期 v.27;No.21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0K]
  •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的应用研究

    王宁鸣;

    公交信号优先以公交车流为控制目标,通过选择交通控制策略和设置相关参数,控制交通信号灯,减少公交车辆在路口的等待时间,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优先级。详细介绍了公共交通信息与优先系统PTIPS的系统框架、通讯方式、主要功能、控制策略,并且分两类:基于信息反馈的动态优先;基于历史数据调查研究以及各种算法、理论推导的静态优先。详细阐述了各种控制策略的原理和适用情况。最后采用浦东张江有轨电车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为示例,以动态优先策略为基点,各种检测设备的信息反馈为基础,较好地实现针对单辆有轨电车的优先放行。

    2011年02期 v.27;No.214 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 基于GIS配电网自动化分布式协同建模技术的研究

    赵帅虎;吴健;陈丁剑;

    以电力行业配电网自动化中GIS分布式建模为背景,深入研究GIS建模的工作特点,抽象其数学模型及模型操作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不需实时网络互联的分布式版本控制机制。然后根据实际应用针对版本控制中的版本提交、冲突检测、冲突处理等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并说明其优缺点。

    2011年02期 v.27;No.214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基于BitLocker数据保护的研究与设计

    程宁;程全洲;

    针对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讨论了一种BitLocker磁盘加密功能,研究了加密原理、加密方法和密钥系统,在研究分析系统引导磁盘加密和数据磁盘加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给出了应用BitLocker加密系统磁盘和逻辑磁盘的具体方法,更加可靠的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2011年02期 v.27;No.214 9-1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基于Asp.net技术E-learning Centre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周芃;张冬茉;

    E-Learning是一种全新,便捷和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E-learning Centre网站平台的相关理论及技术背景,针对平台的功能,提出了使用ASP.NET技术构筑E-learningCentre(电子化学习中心)平台,探讨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体系开发E-learning Centre平台的概要设计。

    2011年02期 v.27;No.214 1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基于RTX钞纸喷码识别实时系统的研究

    杨武;任德均;杨亮;

    为了便于印钞行业进行质量跟踪管理,满足企业产品数字化,信息化要求,研发了一种钞纸在线喷码识别系统。该系统以普通PC,商用运动控制卡和工业相机等为硬件平台,采用基于Windows的RTX模块进行实时扩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随动跟踪、字符识别和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实时跟踪补偿钞纸横向位置偏移,并对高速钞纸进行在线喷码与识别。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在国内某印钞厂,喷码质量能满足企业后续工艺要求。

    2011年02期 v.27;No.214 14-1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 基于SOA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研究

    管卫国;王东;

    在研究第四方物流以及面向服务架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临沂市当地物流业的特点,提出了针对临沂批发市场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基于SOA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

    2011年02期 v.27;No.214 1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载波设备网管中高性能网络通信的模块设计

    王斌;姜元建;徐伟;

    以载波设备网管系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端口技术,给出了载波设备网管中网络通信模块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线程池、对象池等多种系统优化技术。网络通信模块以动态库输出函数方式为上层应用提供网络服务。

    2011年02期 v.27;No.214 21-22+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 一种GPS与远程服务器通信方式的研究

    蓝箭;李东明;于水清;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其主要因素在于网络通信系统(NC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所实现的远程监控系统终端采用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加GPS(全球定位系统)架构。基于终端处理器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5.0,方便的实现终端对TCP/IP的支持以及多媒体功能应用程序的开发,最终实现了终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防盗,远程监控系统中。

    2011年02期 v.27;No.214 2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突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复杂网络预测模型分析

    童亚拉;

    传统的人文领域研究方法,只能对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过程和个体交互的机制,给出定性的描述,无法进行定量研究,从自然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突发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演化机理,对构建舆情信息流动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

    2011年02期 v.27;No.214 28-2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服务器多网卡高可用技术的应用研究

    姚青;

    随着服务器地位在企业内部的提高,它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其I/O速度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保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是企业IT环境的重要指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器网络连接的高可用性。介绍了Linux服务器网卡高可用Bonding技术及采用Bonding技术的服务器,如何与交换机配合构建高可用的网络环境,并介绍了超算中心服务器与交换机模式不匹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1年02期 v.27;No.214 30-3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一卡通系统的安全评估

    蔡秋亮;

    介绍了Mifare Classic非接触智能卡的安全性,分析了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依赖的因素,就目前使用的一卡通系统安全机制作出评估。最后就Mifare Classic卡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议一卡通系统用户逐步升级采用CPU卡。

    2011年02期 v.27;No.214 32-3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开发应用

  • 近邻传播算法在非监督图像聚类中的应用

    钱丽丽;施鹏飞;

    近邻传递算法的快速、有效性体现在处理大的聚类问题上。采用图像低层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和边缘特征,使用近邻传播算法初次聚类,将聚类结果的中心作为k-means的初始中心进行二次聚类。实验表明,二次聚类的正确率比一次聚类提高了将近10%,达到了95%。

    2011年02期 v.27;No.214 34-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多载波TD-SCDMA初始接入过程的优化分析

    刘娜;张捷;

    随着TD-SCDMA系统的发展,3G用户数不断地增多,将会导致移动用户在接入过程中发生碰撞和冲突,影响系统服务质量。对此,简要叙述了TD-SCDMA系统初始随机接入过程的各个流程,并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中的呼叫模型、碰撞处理机制、快速接入信道和接入信道配置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算法,并对比原系统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调整的配置算法可以明显降低系统的呼损率,提高系统性能和增加系统容量。

    2011年02期 v.27;No.214 37-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基于后验概率SVM决策树多类的分类算法

    王冬丽;郑建国;周彦;

    后验概率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孤立点和噪声具有鲁棒性,并且可以减少支持向量的数量,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因此,针对最近提出的快速分类算法c-BTS,引入样本的后验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后验概率的SVM决策树算法P2BTS。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后验概率的支持向量机决策树P2BTS比c-BTS的分类精度更高,且所需的二类分类器个数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2BTS分类决策的时间和比较的次数,提高了分类效率。

    2011年02期 v.27;No.214 40-4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融合颜色矩和码书模型运动目标的检测算法

    郭曦;周越;

    运动物体检测是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背景减除是利用图像序列中的当前帧和背景参考模型进行比较来进行运动目标的检测,其中背景模型反映了背景环境的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码书的背景模型。在基本的码书模型的基础上,将HSV空间中的阴影检测算法融入背景模型,构建了一种颜色与亮度模型,使得背景模型对阴影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背景模型更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即使背景场景轻微运动和光照条件变化,该方法构造的背景也能有效检测运动目标。

    2011年02期 v.27;No.214 4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网络的建模与分析

    李发旭;

    为了深入了解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网络的演化规律,通过分析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网络的生长过程的特点及方式,把电子邮件病毒的传播过程抽象成一个网络的生长,建立了基于局部优先连接机制的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网络的动态演化模型,该模型在考虑网络动态增长的同时,兼顾了网络内部边的动态演化,更细致、真实地刻画了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网络的动态演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所生成的网络具有无标度特性、小世界以及高聚集性。

    2011年02期 v.27;No.214 46-4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2K]

技术交流

  •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

    杨浩杰;韩秀玲;

    给出了一种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此方案将ZigBee技术和GPR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以收发短信的方式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和查询的功能。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通过采用对终端数据划分优先级的策略并结合Linux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在有突发事件时,仍能保证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2011年02期 v.27;No.214 49-50+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军人心理素质的评价模型

    镐轩;单修慧;宫丽娜;

    针对部队士兵的职业性质和素质要求,结合模糊数学的理论知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士兵的心里素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士兵的心理素质可以避免人为主观评价因素的干扰,相对客观、有效的反映了军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并且该评判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操作。

    2011年02期 v.27;No.214 5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基于EDA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德明;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化行为规范为主线,以最新EDA技术为基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两个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模块化改革实践,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1年02期 v.27;No.214 53-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高频电磁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最优控制方法

    董长城;张秀彬;李国芳;吴迪;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频电磁水处理系统,并提出了最优控制方法,该系统在对循环水系统进行防垢除垢的同时,能够在线实时检测循环水的温度、水流速度与电导率等物化参数,并能够根据这些物化参数实现系统运行的最优控制,使得处理水系统完全处于一种智能工作状态,实现水处理系统高效节能的效果。

    2011年02期 v.27;No.214 5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面向交互式动画创作结构化剧本的生成

    程绪文;

    为了减少传统动画制作中手工劳动,实现高效的动画剧本创作,提出了一种面向交互式动画创作的结构化动画剧本生成模型并加以实现。通过一个实际样例阐述了该模型在剧本生成过程的具体应用,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1年02期 v.27;No.214 58-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基于Log-Gabor和AdaBoost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李迪;王林;

    随着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居所门禁、信息安全领域广泛应用,如何提高人脸识别算法的效率与准确度是首要问题。在运用基于Log-Gabor小波的滤波器实现提取人脸特征的基础上,采用AdaBoost迭代算法训练强分类器,以降低特征向量数,从而达到提高识别效率的目的。与通常的算法比较,在不损失准确度的基础上,可显著节约匹配时间。

    2011年02期 v.27;No.214 6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 心音和脉搏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童英华;陈学煌;冯忠岭;

    心音和脉搏是反映人体生理及病理的两项重要指标,这里提出了基于单片机和PC机的心音、脉搏信号集成采集系统方案,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前端信号采集器,将心音和脉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并通过串行通信口传送给上位PC机,在上位机应用程序窗口进行脉搏、心音信号波形的显示。

    2011年02期 v.27;No.214 6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